-
客家土楼前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把采集来的圣土,被倒在一个木盒子里。 □ 刘永良 文/图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集五大洲、99个客家聚居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
-
99处“客家土”筑成“和谐墙”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导报讯 (记者 吴鹏波 王龙志 见习记者 吴林增 文/图)昨天上午,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永定县“土楼王子”振成楼前广场举行。
开幕式上,举行了永定土楼5A级景区授牌仪式、龙岩市旅游推荐会以及精彩的文艺表演。孙楠到场激情献唱。
开幕
-
地域文学特色的基本元素与核心价值:以廖红球长篇小说《苍天厚
-
作者:陈利群
期号:第2期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学 客家文学 核心价值 廖红球小说 《苍天厚土》
-
描述:当代文学构成地域特色的基本元素和核心价值在于地域意象标识的建设,以及诗学原生态美学观的确立。地域意象标识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物形象、民俗世相等方面;诗学原生态美学观,主要体现在情节与细节、人物形象与人际生态、人物生存活动空间、叙述模式与用词言语等要素方面。
-
论客家围龙屋建构的生态意义:以梅县丙村镇仁厚温公祠为例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丙村镇 仁厚温公祠 客家围龙屋 生态体系 宗族简史 宗祠结构
-
描述:本文主旨,在于通过广东省梅县丙村镇仁厚温公祠建构的实证,亦即通过围龙屋主人温氏宗族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此一围龙屋在特定背景下的功能及其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即生态体系、宗族简史、宗祠结构、祖先崇拜及讨论。文中作者尝试利用历史资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人们
-
没有围墙的大学,助力新农村建设:福建农村社区大学巡礼(一)
-
作者:邱建生
期号:第1期
来源:终身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农村社区 福建省 新农村建设 围墙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事业 高等院校
-
描述:着福建省的终身教育事业又展开了新的一页。
-
半月形的池塘、高耸的碉楼……这座近百年的客家围屋,诉说着厚
-
作者:艾丽何思旗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西埔新居。
保存完好的壁画。
在一个晴朗的春日,记者来到位于龙城街道爱联社区新西居民小组的西埔新居。穿梭于各座客家围屋中,一睹围屋的风采,体会着那纯真朴实的客家文化,感受着清新的空气里弥漫出的一种古老的气息……
西埔新居建于1928年,虽然迄今不足百年,但因其为大唐李氏
-
自驾客家迁徙路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2期
来源:游遍天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汀-瑞金-赣州-和平-河源-深圳 沿线景点:龙川越王井、正相塔、孔庙、越王庙、霍山;兴字古城墙、学宫、围龙屋;梅州雁南飞茶田、雁鸣湖、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意象》大型歌舞、仁厚温公祠、院士广场、叶剑英纪念园、灵光寺;平远五指石风景区、程旼故居、程旼公园,大埔张弼士故居、坪山梯田、泰安楼;永定洪坑客家土楼文化村;长汀古城墙、客家母亲园;瑞金叶坪红色旅游区、红色中华沙洲坝红色旅游区,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河源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亚洲第一高喷泉、恐龙博物馆、万绿湖、龙源温泉…… 第一天:客家初探(深圳-河源-龙川-兴宁-梅州;行程约360公里) 河源、龙川、兴宁、梅州都是客家重镇。
-
客家厚土孕育壮丽治水史诗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何建明畅谈《中国治水史概要》的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刘军刘世锦何建明
时值隆冬时节,虽北风呼啸、寒气袭人,但还是挡不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要来梅州、要来《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的脚步。“这里正在建设一项巨大的国家级文化
-
从围龙屋的神圣空间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梅县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世俗空间 围龙屋
-
描述: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
从围龙屋的文化功能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2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梅县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世俗空间 围龙屋
-
描述: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