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25)
期刊(948)
学位论文(662)
会议论文(78)
视频(30)
图书(1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25)
期刊 (948)
学位论文 (662)
会议论文 (78)
视频 (30)
图书 (18)
按年份分组
2015(30)
2014(1354)
2013(453)
2012(491)
2011(443)
2010(464)
2008(196)
2007(114)
2004(4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181)
三明日报(114)
客家研究辑刊(81)
赣州晚报(63)
客家文博(20)
龙岩学院学报(9)
岭南文史(2)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中国消防(1)
安徽建筑(1)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
作者:黄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建筑装饰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描述:构成形式等美学元素出发,探索其艺术语言特征,集中评述其高超的造型能力、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巧妙的空间布局,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展开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审美价值的探析,从艺术性与形式美、文人化风范、人本意识以及开放的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而后总结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具有简洁、凝炼、精致、清雅的文人化美感特征。 本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有别于现有资料中对其的研究方式,侧重从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潜在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其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形象创造与审美原理相契合,具有先进的文人化艺术理念的见解。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血缘村落。该村有居民三百多户,人口1400多人,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保留有30余栋具有明清特色的居住建筑和在同一时期建造的非居住建筑,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其主要建筑包括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跨街牌坊以及武馆、拯婴社、容膝居、文武庙、锄经别墅等其他建筑。至今,培田村的格局、路网、水系均保存完好。 本世纪初,培田开始进入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人文地位,引起了建筑学家和客家文化研究者的关注,该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独具一格的文人化“清雅”风范,是其他传统村落无法比拟的。建筑装饰中展现的高超的造型能力、巧妙的空间布局、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分明的层次关系,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第一部分,通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特殊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中原文化、儒学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培田地处深山,丘陵山地间既有适合农耕的土地,又因山区重峦叠嶂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外力难以入侵,从而少受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利影响,形成较稳定的生活环境。在培田古民居建筑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培田当地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客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结果,使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表现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上都带有客土文化渗透的痕迹。 第二部分,论述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装饰艺术手法的运用、装饰材料的界定、装饰形态的构造以及装饰部位的选择等方面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对培田村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培田建筑装饰题材选择的特点,通过刻画植物、器物、动物、人文、装饰纹样等装饰内容,以吉庆、祥瑞、故事、花草、风俗等为题材,表达培田客家人对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在独立、系统的地方文化笼罩下所形成的完整、多样化的建筑装饰类型,将雕刻(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卵石工艺、书法、彩画等装饰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装饰中,体现出工艺精湛、刻画精美的特点,并在这些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表现,使其民居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装饰意味和人文气息,也为中原文化在客家聚居地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具体的艺术语言特征,包括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三个方面的解析和论述。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造型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概括而不直板,极富装饰性,综合了细节刻画的传神性与形式上的简练性,赋予装饰作品静穆与活泼相协调的美感,从而使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独具亲和力。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以象征性、程式化与装饰化的形象元素组合表达民族化的吉祥寓意和审美愿望,在具体的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器物造型中,注意线条的洗练传达、块面的节奏变化与形体的概括表现。在图案的构成处理上,注重形态的疏密对比、繁简穿插、平衡关系以及视觉的集中化表现,极富韵律美感。这些艺术形象是出自理性梳理的结果,其艺术语言模式与特点,说明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融合了多种装饰美艺术表现的技巧。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以其特有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所绽发出的美感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审美层面上赋予了建筑艺术以细节化和可读性,营造出一个实用与审美、艺术与生态完美结合的居住环境,昭示着培田先民先进的审美观和卓越的智慧。 第四部分,从艺术性与形式美、人本意识以及先进的文化观和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由于这里的先民在民族文化的长期构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系化的、完全合乎审美法则的先进艺术观,从而造就了培田村民间建筑装饰的潜在艺术价值。在建筑装饰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形体造型的概括与传神、对比与统一、疏密与虚实变化等审美法则进行综合运用,创造出种种兼众家之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在装饰风格上,通过比较培田古民居与徽州建筑的异同之处,指出二者在建筑装饰的总体风格上都具有南方的“精细”特点,但因为地域文化与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更趋向于繁复与华丽,而培田建筑装饰艺术则更显简洁、清雅,呈现出恬淡、雅致、简朴的装饰风格,传达出繁而不琐、凝练集中的文人化风范。在表现手法上,选择物化形象的点缀装饰来体现精神诉求,注重体现繁简对比的形式美,和“多式统一”的“秩序”化艺术观念。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装饰艺术,目的是在于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寄托,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也不外是培田先民精神追求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培田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使生活向着真、善、美的方向靠拢。同时,培田先民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还注重对外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体现出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培田古民居成为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研究
作者:张玮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  客家文化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说唱艺术的概述,并对这一论题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 第一章讲述了赣南古文说唱艺术形成的历史渊源,以及与道情说唱艺术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讲述了在赣南独特的地域环境中,赣南古文接受客家深厚的文化土壤的滋养,融合客家其他音乐形式,吸收各种艺术之所长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章是针对赣南古文说唱文学特点的分析,从其体裁、题材、传统曲目方面进行文学性分析,并从情与理、喜与悲、美与丑、雅与俗四组对立统一的观念中提炼出赣南古文说唱的文学趣味。 第三章是从音乐的行腔方式、唱词特色以及伴奏音乐方面对赣南古文说唱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并将赣中道情音乐与赣南古文说唱音乐进行对比,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
浏阳客家山歌研究
作者:陈艳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浏阳客家  山歌  歌腔  锣鼓歌  歌词艺术性 
描述:浏阳客家的迁入,不是一次性完成,也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源流情况较复杂。第二章是本文重点,主要论述浏阳客家山歌的形态特征。从歌腔种类、调式音阶、节奏节拍、特色形式四个方面研究,意欲突出浏阳客家山歌随浏阳客家人的需要和选择不断变化和发展。第三章从浏阳客家语言、润色方法、润腔技巧、歌唱场合四个方面论述浏阳客家山歌的演唱特色。第四章主要从歌词结构变化、创作手法、衬词形态三方面阐述浏阳客家山歌歌词的艺术性。第五章是浏阳客家山歌的传承与现状分析。主要探索浏阳客家山歌如何在当代继续保持活态的延存,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桃园县「南北轮政」对地方政治发展影响:以中坜为例
作者:丘尚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恩庇待从  派系  客家地区  轮政 
描述:那些影響?希望利用質性的深入訪談、觀察、文獻及次級資料等,了解協議的形成條件和造成地方發展的影響。晚近,針對桃園地區政治發展研究較少,大都是以語言、歷史及地理環境來研討桃園縣南北及閩客問題,顯少就地方發展來討論。筆者利用相關資料、文獻,將「南北輪政」協議時的背景,從族群人口比例、政治環境及歷史發展來驗證,形成協議的條件,隨後也提出對中壢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受到影響發展情形,讓這對客家地區發展影響協議,一一被解析和了解。最重要是中壢地區的派系和地方政治發展與客家族群之間關係與整體發展關連,希望利用恩庇待從及社會網絡理論,分析地方派系本質、發展,用微觀方式來觀察中壢地區的地方政治發展。
蕉岭发现300岁“观察第” 该独特罕见的客家围屋建筑已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梅州11月9日讯】近日,蕉岭县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在地处崇山峻岭深处的南磜镇南磜村发现一座约有300年历史、保存完整的前后围龙的客家围龙屋“观察第”。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为梅州地区土木建筑史上罕见,在客家土木建筑史上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而引起梅州市、县文博专家的关注。目前“观察第”被列入梅州
老客家吃艾角新客家吃汤圆 今日冬至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冬至到了,许多市民在选购汤圆。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本报讯 (记者刘娟祝 徐焕棠)今天是农历冬至,广东有句俗语“冬至大过年”,意思是冬至比过年还重要。的确,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按照惠州习俗,冬至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全家人要一起吃粉果、
解读连城芷溪客家传统民居——以集鳣堂为例
作者:王玫 戴志坚  来源:第十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芷溪是连城客家传统民居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本文阐述了芷溪的村落概况及其保留的客家文化,并以芷溪典型的九厅十八井民居_——集鳣堂为例,从平面特色、空间形态、结构做法和雕刻艺术四个角度试分析芷溪古村落的建筑特色.
蒋经国“赣南新政”与赣南客家宗族社会关系简论
作者:刘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导言"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的赣南,"地大山深,疆隅(域)绣错"(清同治《赣州府志》)。东以武夷山脉为障,南凭巍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北临低矮的雩山,形成一个周高中低,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故在中国历史上,不易为外界风气所影
广东增城客家围龙屋发展衍变初探
作者:杨星星 赖瑛 余伟强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明末清初之际.客家人始大规模迁入位于珠三角的增城地区。同时将其原居地的民居形式——围龙屋带入到新居地,在其后的几百年当中,客家围龙屋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本文基于对增城客家围屋田野调查资料,对客家围龙屋在增城的发展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大苗栗客语新闻」 客家族群相关报导之内容分析
作者:钟君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苗栗  客家族群  客语新闻  客家新闻  族群媒体  媒体近用权 
描述:針對族群相關程度、記者使用語言、受訪者使用語言、報導主題、客家形象等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各個族群相關報導在不同類目上呈現出專屬特質,每個族群大不相同,其中樣本數最多的客家族群相關報導,更顯示出隨著時代改變,不僅客家形象轉變,報導主題也改變,新聞主題並非為傳統文化為多,反而以客家新的文化、客家產業活動為主,一般人認為弱勢的客家族群,因為是苗栗多數族群,在新聞呈現上甚至跳脫弱勢族群的刻版印象,顯示出「弱勢客家 強勢客庄」的特殊現象。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大多數的客家族群相關報導採訪區域仍受限客家鄉鎮、新聞內容未觸及客家深層文化、客家族群相關報導不夠全面性,仍有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