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美食抢尝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水东芥菜 鱼露鸭 ■ 本报记者周丽琴 何运平 惠阳淡水地方不大,但出品的美食却在珠三角地区享有盛名,单单是开城大道和中山路就云集了各式各样的菜馆、饭店,美食品种繁多、包罗万象。但在客家人聚居的惠阳,客家菜永远是主角,稳稳地主导着市场。客家菜不仅充满着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还很
客家名菜――“泥鳅钻豆腐”
作者:蓝玉文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有许多名菜,如田螺蒸排骨、酸菜煮田鸡……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泥鳅钻豆腐是客家的传统风味菜,看之十分别致有趣,嗅之香味直冲鼻中,食之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 传说过去祖居在“九巷十八下”的庐丰七厅角,有一位名叫蓝生华的老伯,在忙完农活时,常 常捕捞些鱼虾贴补生活。在每年的农历六月里,田地刚
两岸客家论坛 厦门书记以客家话致辞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与会客家乡亲声情并茂唱起客家歌。几位台湾嘉宾身穿印有油桐花图案的中式上衣,特别醒目。新华社 【本报讯】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28日在厦门开幕。包括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等在内的150多名台湾客家乡亲出席此论坛。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朱冠玉18岁开始制作客家凉帽,“这个绝活不会失传” 43载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仅仅是扫光油这道工序,也要扫4次。 严艺超 摄 姓 名:朱冠玉 从业时间:43年 行业描述:惠阳客家凉帽作为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80年代后,由于市场上的帽具琳琅满目,过于“老土”的凉帽渐渐失去市场。 前景预测:朱冠玉的作坊有
客家地窖
作者:朱裕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走进长汀县涂坊镇,许多村子的路边、屋后可以见到地窖(如图)。一般的地窖是依山而建,高度是一个大人可以弯腰进去, 深度大概1.3米,上顶为圆形穹窿,四壁有明显的锄头挖掘的痕迹。 地窖,是客家人最早的廉价冰箱,恒温贮物箱,只要你有需求,随便在山边挖一个,每家人至少有一个。很显然,地窖的作用是贮物
充满乡韵童趣的客家童谣
作者:吴德祥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童谣,即是客家乡村儿童流传的口头歌谣。这些歌谣都是客家乡民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供小儿传唱的歌谣,它使用诗歌的韵律和形式,来表现客家乡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和儿童趣味,反映了客家乡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对假、丑、恶的控诉和鞭挞。不仅对儿 童培养韵律、想象、联想等
客家古代家训
作者:江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家训(亦称“家戒”)是客家尊长(祖父或父亲辈)教育子女如何治家、做人的训导话或家庭中约束后代子孙的规则。三国时,诸葛亮写过《示儿》《戒外甥》,即所谓“我今方少年,志当存高远”、“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旨在要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向古代圣贤学习,不要追求功名利禄,不能做庸 俗的人。古代客家人祖先多
“最古典客家围屋群落”新鲜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闻客家 家乡事 早知道 ■ 文/图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朱迪光、麦娟娟 地处鹿湖山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近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普查中,发现竟完好保存着33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围屋。记者昨日随梅县博物馆专家进村采访时看到,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既有单层围龙结构,还有双层围龙结构以及中西合
黄毅芬:客家女诠释“不知足者常乐”
作者:项华宗 谢秀华 李金花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知足者常乐”,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人生哲学,在商海中搏击了十多个春秋的黄毅芬不赞同这观点。她说,她在“不知足”中探索事业的发展壮大、寻求生活的充实快乐。 初冬的一天,我们赶在她前面来到约定的地点,她骑着一辆旧女式摩托车匆匆赶来。她外貌给我们印象 最深的是皮肤显得有些黝黑,她笑嘿嘿而又不失风趣解
梅县发现最古典客家围屋群
作者:叶仕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普查发现百年围屋$$地处广东鹿湖山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近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普查中,发现竟完好保存着33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围屋。$$记者随梅县博物馆专家进村采访时看到,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既有单层围龙结构,还有双层围龙结构以及中西合璧的十厅九井结构和五扛式结构。33座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