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客家乡村物具
-
作者:吴德祥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客家乡村中处处还可看见许多颇具传统特色的家用生活物具,如石磨、碓、砻、石臼、饭箪、陶壶、竹筒茶壶等。如今,这些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物具随着科技的发展、用具的更新已基本消失了,即使保存少量的一些也被废弃在杂物堆里。这里介绍几种过去常用的乡村物具。石磨
&n bsp; 石磨由两个石
-
三代相传制作客家凉帽惠城区老人利桂雄谈家族凉帽制作史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除了在一些偏远的客家乡村,客家凉帽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 本报采集
50多岁的利桂雄家住惠城区,他家从1938年开始做凉帽生意,到他这一代已是第3代了。利桂雄说,那时候,惠州居民少,不论走到那里,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个凉帽家族,即使是现在,惠州的一些老居民也还记得。如今,戴凉帽的妇女
-
麒麟一跃舞出百年客家精神
-
作者:梁婷廖虹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百年来流传有一句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比麒麟听锣响。”何谓麒麟?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其状如鹿,尾如牛,独角,全身生鳞甲。多作为吉祥物的象征。《礼记·礼运》云:“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它与龟、龙、凤三者并称为“四灵”。$$而客家人则用自己的智慧与身体,将这种
-
陈丕显故居:承载红色记忆的客家古宅
-
作者:张锋育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当年新四军的重要一员―陈丕显同志的家乡,瞻仰了他少年时的故居。
陈丕显(1916―1
-
客家与石壁史论
-
作者:刘善群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族历史 研究 宁化县
-
描述:客家与石壁史论
-
解码“客家”
-
作者:厦门客家经济文化促进会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族文化 研究
-
描述:解码“客家”
-
江西客家
-
作者:周建新等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族文化 研究 江西省
-
描述:江西客家
-
饶颖奇昨回武平老家祭祖 同根同源一脉承 闽台客家亲又
-
作者:钟德彪 王毅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昨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世界客属总会荣誉会长饶颖奇回到武平县中堡镇祭祀祖宗,“圆满完成了父辈临终前的嘱托,实现了一生的夙愿。”
昨日早晨6时30分,饶颖奇偕夫人饶高淑端女士及族叔 、女儿、侄儿一行,在省台办巡视员韦忠慈、市政协主席
-
赣南客家地区许真君信仰研究
-
作者:李晓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许真君信仰 整合功能
-
描述:地方社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以及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的整合功能。
文章通过对许真君信仰传入赣南的年代、途径以及万寿宫在赣南的数量、分布与真君庙会等相关内容翔实地考述,从历史脉络中动态地“还原”了许真君信仰在赣南“客家化”的过程。文章认为赣南的许真君信仰最早是在元朝时期由净明道道士的布道而传入的;明清时期是许真君信仰传入赣南的高峰时期,其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其中官方集团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文章还通过几个许真君信仰的个案分析,认为许真君信仰与赣南乡村墟市的商品交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众加入许真君信仰等于是购买了墟市的“入场卷”,万寿宫成为墟市拥有权的象征场域;同时许真君还充当了地方社会“父母官”的角色,在赣南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中,许真君信仰调适着宗族之间的互动,维护着宗族之间的和谐发展,从...
-
塑宗祠街铭留客家文化
-
作者:曾焕阳黄子立张钢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河源市紫金县文化部门近日在紫金县城调查文物保护单位时,惊喜地发现该县紫城镇下厚街和儒林街,在这两条呈十字交叉、只有2公里长的古街上,竟建有明代不同姓氏、不同风格的宗族祠堂34座!这是河源市迄今为止在同一地方、同一街道上发现的宗族祠堂最多、密度最大的一条祠堂老街。$$紫金“百姓宗祠街”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