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认同与客家文化传承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有很强的寻根意识和认同感。为什么客家人会有如此强烈的寻根意识?寻根与认同有什么关系?认同的基础是什么?客家认同与客家文化传承又有怎样的关系?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客家民系的品格特征,加强海内外客家人的联系和情感交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
传承客家文化发扬客家商业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客家祖先,为躲避战乱,到穷乡僻壤的地方发展。但是,他们非常重视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通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为我们特有的而且是多元的客家文化。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分享两岸客家的精神以及客家文化的发展,是我们的荣幸,两岸的发展,大家要珍惜。
台湾非常重视客家
-
客家迎亲
-
作者:陈留弟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接亲,赣南客家人叫迎亲,男方叫“娶亲”,女方叫“过门”,在整个婚礼中是一个高潮。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道具。花轿的种类及样式繁多,简单的有两人抬的,中等有四人抬的、八人抬的,还有十六人抬的豪华大轿。兴国茶园的花轿是木制结构,一般选用樟木、梓木等木材。造型类似四方四角出檐的
-
客家母亲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彭明
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使我回忆起祖母和母亲两位可敬的老人。祖母是清代著名“易堂九子”之一魏禧的后人,属名门闺秀。母亲出生于普通人家,因是女婴,出生不久便送乡下给人当童养媳。土地革命时,母亲参加红军洗衣队,红军主力长征后,母亲逃出土豪返乡团的迫害后嫁给我父亲。自此与我父亲相依为命辛劳持家70余
-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
客家桃花红 “长寿之乡”沐新年
-
作者:高 媛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高媛
春节7天长假,我们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过年方式:全家去河源和平县美丽山区悠闲度假,过一个没有应酬劳碌、没有喝酒伤身的健康温暖客家风情年。
独特古村落传统客家围
地处山区的河源市和平县保留了较多的古村落,其中以兴隆民俗文化村为最。此处通姓王,始祖来自山西太原,居三槐堂系。经浙江迁入福建,明
-
静守往昔的客家古村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密溪古村全景。
进入谨光鼎臣合祠的八字门楼。
赵丽春 杨锦辉 宋玉琳文/图
在离瑞金市九堡镇北偏东12公里处的凤凰山下,有三条小溪流经片村汇合于环溪水库,诗有云“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这个美丽的千年古村就是密溪村。
据《瑞金县地名志》记载,密溪的开基者为罗密峰,南宋咸淳
-
客家祀神祖位信仰礼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资料图片)
谢文娟
自从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到赣、闽、粤交界地居住后,他们同时也把自己的祖宗随之带到了这里,予以每天早晚拜祀供奉之。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慎终追远,尊祖睦宗的谒祖孝心,表达了客家人子孝孙贤,唯读唯耕的高尚品德。
客家人都会在住房的厅堂正上方墙壁上设一个长方形的“神祖位”(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