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城:客家古城演绎蝶变之舞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石城县西城区一角。
陈小强 摄
□吴云凯陈小强特约记者赖於艳
为增强城市影响,提升城市魅力,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赣南历史悠久的客家古城——石城县在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治脏治乱治堵”工作,创新社区建设,大力改善城市的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且看——
-
走进龙南围屋触摸客家人文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关西新围
○钟瑜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保存了中原远古风情习惯、生活方式,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龙南县的围屋为全国之最,最具代表性的有、里仁栗园围、杨村燕翼围等,以雄浑细腻的建筑为载体讲述客家人的沧桑岁月与人文历程。
关西新围
位于龙南县城东15公里关西镇内,是国家重点
-
梅州温公祠后人揭秘客家围龙屋 客家大宅:馆藏丰富的文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梅州市温公祠围龙屋的整体建筑外形有圆有方。
围龙屋内的老巷蜿蜒通透,光照充足。
深圳商报记者 方良腾 王海荣 文/图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
-
近年来,由于梅州古民居多为老弱妇孺在守望,保护意识淡薄,探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民警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通讯员林豪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专门制定出台了《保护客家古民居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市各地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并把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
-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赣南采茶戏丑角动态造型数字化设计
-
作者:肖康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丑角动态造型 动作捕捉 数字化
-
描述:,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表演时,演员在伴奏音乐中灵巧地运用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长水袖及模仿动物形象的一些表演动作,载歌载舞,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客家特色。然而由于赣南的地域性特点
-
客家女妆
-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漫笔“话”客]
清末南社才子叶楚伧到汕头办报之时,作有《岭左剩觚》与《一万里山水美人记》二文,在其中对广东三大民系的女子装扮进行了比较,其最不满的是潮汕女子的装扮:
汕俗妇女尚纤趾,矫揉造作更甚于淮扬间,且有蹑跷过甚,扶杖蹒跚以行者,白头人无论矣,中妇风华,乃亦出此,真不可解。而蝉翼鬓,蜻
-
客家人的三餐与点心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肖绍彬
生存条件较优越的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已被主人“广府”、“学老”占据,后来的客家人只能选择在边、荒、寒的丘陵山地定居。他们劳动量大,多出汗多吃盐决定了饮食的咸,消耗热量多须补充脂肪决定了肥,烧即趁热吃,吃后身体温暖得快,这是寒之使然,这就是客家人饮食咸、烧、肥的三大特点。
客家人由于受条件
-
有趣的客家民间谜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民间谜语,客家方言称“团靓”或“打典”。客家民间谜语的最大特点,一是谜语制作者大多是客家劳动人民或身居基层的一些小知识分子;二是所有谜语均紧贴日常生产、生活、不论谜面谜底,均是常见常接触的事和物;三是分类只有物象谜和字谜,没有知识分子所作“灯谜”的那些各种谜格;四是谜面押韵、朗朗上口,用客家方言
-
漫笔“话”客① “客家”断想
-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的名称是一对矛盾。既然身为“客”,那这里便非你的“家”,既然这里是你的“家”,那你便不是“客”。但客家人将矛盾集于一身,既“客而家焉”,又“家而客焉”。
这种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混沌,使客家人思想中对“家”的认同比任何别的民系的人们都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客家人打破了传统的
-
嶺南奇觀客家圖騰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仲 新
嶺南奇觀客家圖騰
廣東東莞市清溪鎭是客家人聚居地,也是着名僑鄕,目前該鎭正大力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名鎭建設,遍佈該鎭各個角落、由歷代華僑修建的客家碉樓再一次引起了海內外鄕親的關注。
客家碉樓,一個堅固的客家文化符號,一個客家精神的重要載體和物化表現。它似一座座豐碑在向世人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