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57)
期刊(238)
学位论文(33)
视频(30)
图书(22)
会议论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57)
期刊 (238)
学位论文 (33)
视频 (30)
图书 (22)
会议论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30)
2014(388)
2013(199)
2012(179)
2011(164)
2010(137)
2009(66)
2006(18)
2005(11)
200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1)
人民日报海外版(14)
客家文博(5)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3)
福建乡土(2)
江西林业科技(2)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
老年世界(1)
神州(1)
赣台客家缘两岸一脉亲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老井 古浮桥 ■作者简介 东林,笔名金中,作家、评论家、策划人、客家文化学者。出版发表300余万字作品,近年转型影视与晚会策划、撰稿。是百集电视系列片《我是客家人》策划人和总撰稿,中央电视台大型原创文艺晚会《原乡情》《橙乡飞歌》及第6届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第28届
客家家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引言 为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助推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崛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客家家训》编写工作委员会,负责《客家家训》的征集与编写。《客家家训》编写中充分体现地域性、雅俗性、时代性、哲理性原则,彰显梅州客家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此项工作得到全市上下的广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客家名城給力「中國夢」興寧:全面推進「三園一區一基地」建設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碧桂園項目動工儀式現場 2013年的春天,夢想的火焰又一次被燃起,一個氣貫長虹的「中國夢」,如播種般,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播撒在神州大地,也播撒在興寧這座經過1600多年歲月
式微的客家童谣企望焕发生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江区实验幼儿园小朋友边唱童谣边模拟以前的劳动场景。 泮坑客家文化览胜园客家童谣廊 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客家童谣,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琅琅上口、想像奇特。一首客家童谣就是一首客家生活的田园诗,就是一幅客家民俗的风情画。客家人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听童谣、念童谣,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客家文化,塑造着客家人的
试论如何弘扬客家耕读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连允东 追溯宁化客家历史可知,宁化客家人历来看重“耕读传家”,坚守“耕读”传统。由于崇尚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自强不息,自唐代至清代人才辈出,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宁化也因此被誉为“文人之乡”。但当代虽也出了一些人才,而“耕读传家”风气却有所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环境的变化,也有人的思想观念
客家传统服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 邹春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理事、赣州市客家联谊会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客家文化和区域社会史研究,已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江西省社科规
海上客家海耕“最美火山岛”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涠洲岛全景。 涠洲天主堂。 冼叔谈起他拍的珊瑚照片,非常自豪。 火山地质公园。 冼叔拍的涠洲岛独有的七彩珊瑚。 长云酒店的船型设计非常独特。 本报记者在火山地质公园合照。 7000年前,断续喷发了百万年之久的海底火山终于安静了下来,打磨涠洲岛的慢工细活交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