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民俗醉倒八方宾客 ——大埔首届客家美食节掠影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李莹李锦让黄志忠丘佳纳 图/古礼贤钟家祺
启动仪式场面热烈
嘉宾为“2011中华文化游——走进客都梅州”首团组团代表授旗
扶老携幼赏花灯
客家美食大受欢迎
夜晚,“最美小城”恍如白昼
乡村美景醉游人
看我的精彩镜头
-
《土楼神韵》:客家风味两岸情 章文秀 严群星
-
作者:章文秀 严群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土楼神韵》中客家人特有的娶亲民俗。
王东明摄
浓郁的土楼风貌、原生态的八闽山歌、典型的客家生活场景。时光回到了遥远的唐宋——中原汉民族大规模辗转迁徙,来到闽西山区扎根……5月16日,福建龙岩市“年年好·节节高——百团万人游龙岩”旅游推介会暨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演出在浙江杭
-
文化看台·聚焦歌剧《土楼》首演 巍巍土楼客家魂
-
作者:杨李超 肖榕 张永定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庆爽扮演的“云花”,是客家女性的代表。
▲歌剧《土楼》实现了土楼在舞台上的完美复原。 本栏图片均由 本报记者 张永定 摄
“山水转,难离分。情义重,客家人。”如水一般婉转的旋律,如山一样厚重的情怀……26日晚的福建大剧院,大型原创歌剧《土楼》在这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用炫目的舞台、飞扬
-
闽台客家民间文化的共同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闽西是客家祖地,唐宋以降,北方士民大量流人集聚在闽粤赣边,汉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客家文化;更重要的是,这里浩浩南流的汀江,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浇灌、航运和对外开放的通道,相对高峻的大山又有助于保存固有的文化内核,以至于灿若星辰的客家民间文化事象得到保持,而没有在时代的脚步中被外来文化
-
走进客家那一份和谐恬静
-
作者:林辉莹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瑶峒月夜,男女隔岭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回百折,哀厉而长,称山歌。”清代诗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中对客家山歌充满了赞美之辞,粤北、闽西的风光因此蒙
-
“《八子参军》也可以说是一部客家大戏”——解读大型采茶歌舞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1月7日,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进行首次对外彩排。该剧大量运用“矮子步”等赣南采茶戏特有的舞蹈动作,展现浓厚的赣南地方特色。记者吴悦 摄
■核心提示
11月7日,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首次对外彩排,剧中对白充满本土乡音,如“样么子搞(怎么办)
-
梅州温公祠后人揭秘客家围龙屋 客家大宅:馆藏丰富的文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梅州市温公祠围龙屋的整体建筑外形有圆有方。
围龙屋内的老巷蜿蜒通透,光照充足。
深圳商报记者 方良腾 王海荣 文/图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
-
抓基础,树品牌,文化事业步步高 我市被授牌为国家级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东省晋京献礼演出的剧目《桃花雨》由我市创作排演。(古礼贤翁尚华摄)
[辉煌十一五]
回眸“十一五”,我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大力挖掘整合客家文化资源,5年间,公共文化服务亮点频现,文化艺术创作好戏连台,客家文化旅游产业进
-
客家“滚灯”舞蹁跹
-
作者: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刘久平摄)
●本报记者 刘莉婷
此次参加农运会演出的客家“滚灯”,在第一篇章“祥和家园”第二场面“丰年庆”中展现。而去年6月29日,客家“滚灯”还代表我市参加世博会“福建周”大型踩街巡游。究竟“滚灯”如何设计,寓意为何?
据客家“滚灯”指导老师介绍,该滚灯就是他们此次
-
河源力拓客家文化旅遊
-
作者:池曉東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以環境優勢發展客家文化旅遊
河源力拓客家文化旅遊
據廣東省旅遊發展規劃,河源市將打造成粵東北客家山地文化旅遊區之一。河源市長彭建文表示,河源將以客家文化為紐帶,重點開發山地與莊園度假、山水休閒、溫泉養生、紅色旅遊等旅遊產品。
河源市位於廣東東北,地處東江上游,東靠梅州,南接惠州,西連韶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