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峰塔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峰塔 兴宁市 广东省 三十年 平面
-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市宁新镇文星村长陂岭,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该塔为十层楼阁式砖塔,高38.6米。塔一、二层平面呈四方形,三层以上平面为八角形。塔内设壁内折上式塔梯,各层设有木质楼板,葫芦形塔刹。相传文峰塔未建前,兴宁学子近三十年频赴科场屡试不第
-
从客家山村走出的中国现代艺术之父:林风眠
-
作者:王秋珺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艺术教育 中国现代 林风眠 山村 客家 奠基人 绘画
-
描述:说到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我们不能不提林风眠;说到中国现代新兴绘画的伟大先驱,我们也不能不提林风眠;甚至说到世纪文化伟人,我们还是不能不提林风眠。
-
客家民俗中的道教信仰
-
作者:郭子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信仰 客家民俗 明清时期 正一派 嘉应州 梅州 晋代
-
描述:道教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三国和晋代,道教已活跃于闽、粤、赣边区,至明清时期,道教正一派在梅州盛行。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嘉应州志》“寺庙”记载,梅州之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共有道教场所观、宫庙等44所
-
浅谈梅县唐代水车窑的历史地位
-
作者:侯鸿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水车窑 历史地位
-
描述:水车窑,又称梅县窑,创于唐代初期,兴盛于唐代中晚期,是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其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所需,还远销海外。水车窑,在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深圳博物馆“鹏城撷英”展览青铜器部分的内容设计与思考
-
作者:蔡明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圳博物馆 青铜器 展览 内容设计
-
描述:深圳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数量较少、体系不完整、精美程度不高,在为迎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而举办的“鹏城撷英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展”的陈列布展工作中,如何克服以上问题,让观众对展览产生兴趣并有所收获,成为展览内容设计的一个难题。
-
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研究再结硕果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博物馆 中国 资源优势 办馆理念 客家文化 科研成果 编辑
-
描述:中国客家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工作中始终秉承“以研兴馆”的办馆理念,对客家文化进行系统的收藏、展示和研究。为了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记录,中国客家博物馆不定期组织人力物力从众多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编辑成册。
-
下坝迎灯闹元宵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 兴修水利 五华县 梅州市 广东省
-
描述:下坝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相传,该村迎灯闹元宵习俗始于明成化年间,是下坝村民为纪念七世祖周逭(仙)公(1440-1507年)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而流传下来的民俗,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
联珠塔
-
作者:张汉彬 郭新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梅州市 十七年 五华县 葫芦状 坝心 八角 砖塔 塔刹 造型 合资
-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梓皋坝心村,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由乡人合资兴修,以纪念薛特拔及第。该塔为五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高23米。塔刹为呈葫芦状的整石。塔底层每边长为2.1米,塔墙厚为0.8米。塔内二至三层,有花鸟草木、飞禽走兽等图案的砖雕,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各面窗额分别书写"东关"
-
千佛塔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塔 社会发展进程 印度佛教 建筑文化 建筑形式 中国传统 佛教建筑 建筑类型
-
描述:、铁塔等;就其功能与性质来分,大致为宗教塔、航标塔、灯塔、军事瞭望塔、风水塔等,而风水塔则又分为主管人文兴旺的文昌塔、文峰塔等和弥补自然环境的水口塔、镇风塔等。在南粤客家各县市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这一建筑文化瑰宝,在本期和下一期文化瑰宝栏目中,我们将分别予以介绍。
-
与小孩有关的客家话词语撷录
-
作者:王秋珺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话 客家地区 词语 客家族群 健康成长 家庭 婴儿 再生 生活中
-
描述:生小孩是客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传宗接代之事,更关系到客家族群的存续和发展兴旺。旧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客家地区非常普遍。不管生活再苦再累,孕龄夫妇都一定会想方设法生下儿子。人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家庭里有八九个孩子,那是因为之前生的都是女儿,所以不断地一生再生,直到生下儿子为止。在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