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34)
期刊(203)
学位论文(108)
图书(18)
视频(12)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34)
期刊 (203)
学位论文 (108)
图书 (18)
视频 (12)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12)
2014(316)
2010(68)
2009(36)
2008(38)
2007(21)
2005(7)
2003(3)
2001(1)
199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0)
东江时报(21)
客家研究辑刊(11)
客家文博(3)
中国故事·新视角(2)
炎黄纵横(2)
大众文艺(2)
山西老年(1)
中国劳动(1)
百姓生活(1)
与小孩有关的客家话词语撷录
作者:王秋珺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话  客家地区  词语  客家族群  健康成长  家庭  婴儿  再生  生活中 
描述:常常会看到有些家庭里有八九个孩子,那是因为之前生的都是女儿,所以不断地一生再生,直到生下儿子为止。在客家
李白婚姻带来的家庭悲剧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故事·新视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是出自西域迁来的家庭,必然要受到突厥文化的影响。李白对于先后“入赘相门”为婿之事深感荣光,并时在诗文里得意自鸣。可见在他的心理上,并没有这层阴影,也显出李白“奇”的特征。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李白
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
作者:刘文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  土楼群  厅堂  宗祠  家庭  家族  宗族  节日仪式  文化生态  共生 
描述:在土楼群中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其作为家族之间、宗族范围内的向心性,其中包蕴了从家庭到宗族、从生人到亡者、从现世到过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在节日仪式中体现的更为充分。实际上,上述转变表现出了建筑空间与节日
8旬夫妇成惠州新客家 两老为照顾外孙女从新疆来惠生活七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丁泽林(右)、王德芳夫妇本报记者范春莉 摄 ■ 本报记者范春莉 在惠州的“新客家人”中,有不少这样的老人——— 为了能与子女一起生活,从家乡来到惠州。家住市区东平长湖苑年近八十的丁泽林王德芳夫妇就是这样的 “新客家人”。2000年,丁泽林、王德芳老人为了照顾出生不久的外孙女,从新疆来到惠州。
客家门匾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12期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姓氏  异乡人  理念  家庭  房主  典故  别居  故事  分支 
描述:传家"、"曲江世第"、"天禄遗
历史与文化的互动:一个赣南客家家族制度的个案研究
作者:劉曉春  期号:第0期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势力  家族制度  赣南客家  祭祀  祖先  村落  家庭  文化资源  祠堂  族谱 
描述:在中國大陸學者看來,家族是自宋明以來在中國民間社會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體系,認為宋以後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點是提倡敬宗收族;而人們實際用來敬宗收族的辦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從精神上,族田
岭南音乐的新世纪随想曲
作者:吴粤北  期号:第1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音  音乐文化  广东音乐  鼓舞  劳动号子  山歌  民族艺术  恋人  家庭  岭南 
描述:化的界限,甚至是国家的界限,种族的界限,使得许多各具魅力的民族艺术不可避免地变得面目模糊,更何况我们的岭南音乐呢?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广东音乐、潮州锣鼓或是客家山歌在本世纪继续回响吗?能使我们的岭南音乐文化得以继承,甚至发扬光大吗?我们的岭南音乐文化在20世纪上半叶令人欢欣鼓舞地崛起,却在下半叶开始令人忧心地衰落。
家庭热菜
作者:张晨光  来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家庭热菜
客家电视新闻处理型态与影响之研究
作者:宋菁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体近用  新闻处理  公广集团  收视行为  客家电视 
描述:受到的關注,始終未如預期,原因何在?本研究試以客家電視新聞製播五大環節(播報、採訪、過音、編輯、鏡面),分析其處理型態及衍生之影響。本研究使用針對一般媒體資深業界人士進行之深度訪談法、針對客家電視新聞觀眾進行之焦點團體座談法,以及研究者本身曾參與客家電視新聞部工作之觀察、並與客家電視台長官和第一線新聞工作者意見交流之參與觀察法,三法並行。研究發現受訪者對客家電視新聞期許甚深,普遍希望能更增加新聞的多元性與創意思維,並強化客家特質,讓新聞更好看、製播品質更具競爭力。此外,觀眾代表對客家電視新聞處理五大環節喜好度之排序,統計結果為:鏡面>編輯>採訪>過音>播報,可供客台參考。綜言之,「人民為本、客家為體、專業為用」是客家電視三大營運理念,但什麼樣的表現才是「新聞專業」?本研究認為,由於觀眾在台灣商業媒體長期洗禮下養成的收視習慣,在看待公共族群頻道時應做調整;至於客台新聞製播單位也須重視觀眾意見,積極互動,才能發揮媒體影響力。
关於台湾客家建筑的根源及其型态的特徵
作者:黄兰翔  期号:第74期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建筑  客家建筑  移民原乡  双栋  边陲与中心  中国建筑 
描述:单的事实,但却是非到访原乡地无法轻易理解的事情。因此本文不再以找出台湾客家建筑的「静态特徵」为目标,而是着重於原有汉族文化的合院建筑共通性的讨论。如今无论是存在於台湾客家原乡的粤东、闽西或是赣南的建筑形态,甚至台湾的客家建筑所表现的特徵,都是经过多次移民迁徙、定居,因应各时代的社会情境,融合各地风土民情一时性的「动态发展」之结果。 因为田野调查改变了研究问题的发问,同样是田野调查带来的观点,亦即在20年前即已在台湾发现,但又苦於提出合理解释的客家建筑「双栋」作法。因为田野调查,知道这种作法在中国是不限定客家建筑才有的特徵。更且有不少案例不仅有「双栋」,甚至「桁檩」与「椽木」(桷木)也都采上下独立的双层作法,亦即完全的「双重屋顶」结构。因此,几乎可以确定认为台湾「双栋」是「建筑结构部材」经过历史发展变迁後的结果。而这种「双栋」或是「双层屋顶」作法,甚至可以上推至中国上古时期即已存在。既然客家建筑或是偏远地区的建筑,仍保有古代的作法,同理可推,当今存在於中国中心文化偏远地区的台湾,其传统客家建筑是否仍保有古代中国建筑特徵之片段痕迹?这是今後客家建筑研究,或是整体的闽粤建筑研究可以期待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