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方言》中的农业类词语浅析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词语 荷兰豆 说文 方言研究 农业文化 落花生 客家地区 真正意义 考证
-
描述:真正意义上的客家方言研究始于嘉庆初年镇平人(今蕉岭)黄钊的《石窟一征》,该书从考证词语的历史渊源角度出发,辑录了四百多个词语。光绪24年温仲和以此书作底本编成《嘉应州志》卷七《方言》。
-
梅州109岁女寿星的长寿秘诀
-
作者:冯雁
期号:第7期
来源:长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寿星 历史时期 日常农活 客家妇女 红葡萄酒 主持家务 合理饮食 脸色红润 老人斑 积极乐观
-
描述:生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的郭云招老人是梅县畲江镇双溪人。她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跨越三个世纪。
-
大埔县湖寮双坑村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考察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县 文化变迁 社会传统 生产生活 光绪年间 何如璋
-
描述:罗等各姓,对双坑的何姓无可奈何;二是随着何姓势力的堀起,尤其是在同治、光绪年间何如璋、何士果父子先后考中进士,成为当时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第一段]
-
叶挺纪念园
-
作者:陆琦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园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叶挺将军纪念园,坐落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周田村。周田村是叶挺的故乡。此外,周田村还是“吉隆坡王”叶亚来的故乡,他的故居碧滟楼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于清光绪年间。
-
陈家祠的“美”(外二篇)
-
作者:方中元
期号:第5期
来源:雪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建筑 西湖 装饰艺术 振成楼 世俗观念 闽西南 岭南 石雕 布局
-
描述:广州市西门外的陈家祠,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由多座硬山抬梁式建筑组成的院落建筑群。陈家祠平面采用三路三进九堂两厢抄的布局,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岭南祠堂式建筑。
-
清末蜀中客家诗人兼学者钟瑞廷考述
-
作者:胡传淮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清末 考述 学者 诗人 十八世纪 清代后期 人才辈出
-
描述:本《蓬溪县志·人物志》者4人,人清光绪本新修《潼川府志·人物志》者2人;撰著述近30部、70余卷之多。影响深远,名噪蜀中,故时人谚云:“石板滩的钟,敲不得。”此亦足以证明清末蓬溪钟氏造诣之深、势力之大。
-
陷隍妇女集体自杀事件调查研究
-
作者:钟晋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杀事件 集体自杀 妇女 调查 研究成果 光绪年间 社会失范 周建新
-
描述:前言 学界关于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事件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目前仅见周建新教授以民国《丰顺县志》的记载为中心进行的分析与探讨。周文分析了清末尤其是光绪年间该地妇女集体自杀的过程、特点和官、绅、民的不同反应,从社会失范与控制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文献的解读,给读者不少启发。
-
东山客家的“风水”族规
-
作者:刘蓬春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山客家 风水族规
-
描述:东山客家刘氏宗族在清朝道光、光绪年间订立的三个族规,对族内公共水源的蓄水、管水和用水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还对妨碍风水的建筑予以拆毁做出了约定,族规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作者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族规订立的背景、与族规内容相关的当时农业生产情况和族规所反映的东山客家的风水观进行了分析。
-
贵港最古老的客家围屋:君子垌段心围
-
作者:邓希文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贵港市 围屋 客家 光绪年间
-
描述:据《贵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贵县有16座围屋,其中建得最早的是怀北二里君子垌段心围,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兴建,至今已有155年历史,是目前贵港市整体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围屋。段心围坐落于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上垌中段心腹地带,故取名段心围,为清朝附贡生邓逢
-
民国版《蓬溪河西钟氏族谱》解读
-
作者:胡传淮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氏族谱 民国 解读 河西 湖广填四川 明末清初 乾隆年间 人才辈出
-
描述:的客家钟氏,百余年间,人才辈出,中举人1人、贡生4人,人清及民国《蓬溪县志·人物志》者4人,人清光绪《新修潼川府志·人物志》者2人,著述30余部、70余卷之多。影响深远,名噪蜀中,故《志》云:“邑西之钟,为蓬溪巨家,其显于学问、科第者,极盛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