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汉剧研究
-
作者:陈志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剧种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舞台艺术 粤东社会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个缩影,其戏剧史的意义与研究价值,自不待言。本文共分八章,分别从广东汉剧发展历史的勾勒、艺术特征的归纳、演出生态环境的描述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一章,总结出广东汉剧的艺术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
铜铸客家女亮相 总高8.3米,市委书记黄业斌和市长李汝求等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江北45号小区项目正式动工。该小区入口是一个开阔的广场。
本报讯 昨天上午,大型雕塑《客家女》在市区东江公园中心广场举行了揭幕仪式,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和市长李汝求等为雕塑《客家女》揭幕。这是惠州
-
“岭南第一大围”“管家”官桂根 撩开始兴客家大围神秘面纱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官桂根(右三)义务为游客讲解大围
官桂根对大围每个细节都细心研究
在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有一位经常戴一顶鸭舌帽作免费解说的六旬老人,因其对满堂客家大围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大围
-
首个客家学院昨日挂牌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杨赐文、吴智祥 )昨日上午,我国第一个客家学院在梅州嘉应学院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挂牌仪式。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挂牌仪式。
据介绍
-
新客家“围屋”惠及大家 金沙洲的“围屋”正吸引五湖四海的“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金沙洲,广佛交界处的新型居住区,一栋外圆内方的“客家围屋”正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南漂新客家”,其名万汇汇楼。
这栋由万科企业集团出资兴建的“土楼”,将展开为期三年的实验期,以探索
-
真感动! 广州老人痛并宽容迁就客家强说广普
-
作者:黄丽娜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七嘴八舌
何永荣:我是广西人,上海读书,广州工作。确实,在其他城市生活过,更能感觉到广州人对外省人的包容。很迁就,不会让你觉得他们高你一等。最明显的就是语言。在上海,三个人聊天,如果有两个是上海人,他们会马上用上海话交谈,即便知道你完全听不懂上海话;而在广州,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而且,很多
-
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代表今聚龙岩
-
作者:陈发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代表今聚龙岩
-
有趣的客家婚俗——回门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叶林 “回门”是新娘过门后第一次回娘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与以后的回娘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此次回娘家须有新郎同回,以表谢意。谢什么,当然是谢岳父母家养大了一个好闺女。婚前新郎未必了解新娘,是好
-
一个“湿”字放倒几多“新客家” “湿热症”病人迅速增加
-
作者:张小磊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张小磊
一周门诊情报站
上周,广州天气多变,时而风雨大作,时而热浪袭人。湿热的夏季,让“湿邪”肆无忌惮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来穗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更感不适。记者获悉,这一周来医院变化最多的是“湿热症”病人的增加。专家建议,由于气温、湿度等的不同,人们在异地生活,需学会当地“养
-
客家新闻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
新闻
“梅州人精神”昨定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宋健军)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梅州市五届人大十次会议上获悉,经过历时4年的讨论、提炼和研讨,由梅州市政府提请的将“梅州人精神”定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报告获得常委会通过。
从2004年3月开始,梅州市就组织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