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8)
期刊(701)
学位论文(285)
视频(22)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98)
期刊 (701)
学位论文 (285)
视频 (22)
会议论文 (12)
按年份分组
2015(22)
2014(840)
2013(251)
2012(270)
2011(272)
2010(234)
2009(118)
2008(88)
2007(40)
2004(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8)
嘉应学院学报(33)
客家研究辑刊(20)
歌海(4)
韶关学院学报(2)
东南传播(1)
生态文化(1)
建筑与设备(1)
语文学刊(1)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1)
客家桐花祭 浪漫进行时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桐花婚礼中身着古装的新人。 王连伟摄 每年的3月至5月,岛内从中部到北部,漫山遍野的油桐树上盛开着朵朵白色小花,是登山赏花的好时节。 客家人每到油桐花开的季节,都有祭祀油桐树的习惯。2002 年,台湾“客委会”因应客家人的习俗,将桐花与客家人的历史渊源强化为每年台湾重要的文化创意盛事,创办
客家尚文传统的体现
作者:王日根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四堡书坊从清初邹葆初创办起,历300余年,成为清至民国时期民间书籍的一个主要生产地和集散地,表现出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产品大众化、销售市场化的鲜明特点。其兴盛则有赖于旺盛的科举教育需求、重学尊教的人文环境陶育、邹马两大家族族商的积极推动以及四堡天然的资源供给充足等优越条件,郑振铎先生认为四堡是
以刀为笔雕刻心中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蒋向华正在雕刻《梦里客家》。(林翔摄) 见习记者 李艳良 无论是矗立在梅县新城、包罗祖国万象山河的《中华颂》,还是被客天下景区收藏、囊括客家千种风情的《客家园》,这些木雕的创作者蒋向华,来自“中国木雕之都”浙江东阳。五年前,他来到梅州后便扎根客都精心创作,为梅州表现客家文化增添了木雕这一新载体。
梅城发现明代程处士碑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陈潮华 通讯员朱日晖)日前,工作人员在整修梅城凌风东路“程家祠”过程中,发现一块明代“程处士碑记”。经专家确认,该碑文所记颂者为梅州客家人文始祖、“广东古八贤”之一程旼。该碑的发现,为研究程旼生平事迹及梅州历史沿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昨日,记者跟随梅县区博物馆馆长、
两岸客家的巅峰交流盛会 ——历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活动回顾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宋健军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即将在我市隆重举行。这场盛会当初是如何发起的?往届论坛都在哪里举办?境况如何?带着广大读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据了解,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由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原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博东共同发起。数年前,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 客家文化传承和族群融合的重要载体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地珍闻] 位于屏东县内埔乡,耗资十二亿、占地二公顷的六堆客家文化园区,于2007年10月20日正式展开试营运及开幕活动,这不仅是南台湾第一座客家文化园区,同时也负起客家文化保存与发展、促进地方永续发展的使命。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目前完成了基础的景观及演艺厅、多媒体馆等设施,同时以“生态博物馆”
客家文学的张力一旦拉开…… ――读钟俊昆《客
作者:宋客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按约定俗成的理解,客家文学只能是客家文化这一源头的支流。近年来在学术界,对于客家文学的命题颇有争议。何谓客家文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宽泛的,认为凡是客家人写的文学作品都应算是客家文学;另一种是狭小的,认为只有客家人在客家地域写的文学作品才算得上是客家文学。 台湾诗人黄恒秋先生、广东学者
荣登《广播歌选》封面的客家歌手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邱明烨 今年5月,大余县市民惊讶地发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杂志——《广播歌选》第五期的封面人物是该县吉村镇农民业余剧团的副团长刘晓勇和他的搭档黄小玲。封面上他们两人身着客家传统服饰放声歌唱,杂志围绕他俩这一“茄子辣椒”组合进行了报道。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刘晓勇数十年来一直坚守心中的“演艺梦”,
横河八旬客家山歌王渴望再登台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刘培青边编筐边唱歌,昔日客家山歌王风采依稀可见。 本报记者温舒 摄 在博罗县横河办事处,有位爱唱歌的老人刘培青。他的山歌张口就来,歌声响亮清脆,韵味绵长,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他被当地人称为客家山歌王。 近日,记者来到刘培青家中,一间光线不足的房间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正在编筐。
大善大爱知行合一,生动诠释客家美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高讯/供图 ■张明湘  最近,梅州好人廖乐年的感人事迹,成了国内外诸多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掩卷沉思,我不禁为廖乐年这位客属归国华侨“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义举所深深打动。仔细品味,件件善举,平凡之中见伟大,无不折射出海外粤侨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彰显着尊道厚德、乐于助人、无私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