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入过万高薪背后是“高辛”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前,几位工人在安装市区人行天桥的扶手电梯。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城市的天空朦胧亮,有一群人开始忙碌起来,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穿行。
他们是重体力劳动者,有些人月薪过万。这些高薪的异地务工人员朴实、低调,他们对于常年风吹日晒、一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对尘土飞扬的工作环境毫无怨言。他们希望的是,揣着厚厚的
-
幸福客家论坛 “幸福客家”应当涵盖海峡两岸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徐博东(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顾问、教授):
本届客家高峰论坛提出“幸福客家”的概念,并作为大会主题进行探讨,我以为这是一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幸福客家”的提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就广东省而言,它是“幸福广东”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全国范围内而言,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
客家家训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引言
为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助推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崛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客家家训》编写工作委员会,负责《客家家训》的征集与编写。《客家家训》编写中充分体现地域性、雅俗性、时代性、哲理性原则,彰显梅州客家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此项工作得到全市上下的广
-
客家骄子成中国葡萄酒之父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弼士像。
西樵陈启沅纪念馆。
冯如制造的飞机,打破了西方的航空封锁。他也被美国人称为“东方莱特”。
冯如像。
容闳像。
辛亥革命初兴 张弼士即鼓励儿子加入同盟会 随后又助革命人37万两白银
【人物简介】
张弼士(1841年~1916年),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人(现属梅州市大埔县
-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
-
沙溪与客家经济的联动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裴耀松一
福建省地图标注的沙溪,其流域在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沙县境内。上游的九龙溪河段起始,一般所指从“燕水”而上至发源地。沙溪流域的两区一县市,历史上置县最早的为沙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设沙村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沙村县为沙县。管辖的区域涵盖当今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
看福建土楼 到客家永定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
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
同是传统中国年 新老客家味不同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元妙观的许愿树挂满了红绸布。 彭程 摄
▲市民在市区数码商业街买年货。 彭程 摄
▲西湖花灯造型各异。 谢汉恒 摄
大年初二晚白字戏开场“八仙贺寿”的镜头。
大年初二,赵智虹正在沃尔玛三楼女鞋部工作。
▲色彩艳丽的瑶族服饰。
业主为保安送上新年问候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