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端午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宁江炳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对于汉民族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节日。端即初之意。端午习俗,汉民族都差不多,无非是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但各地又有许多独特之处,客家人过端午就自有许多独特民俗文化。
食文化:一是裹粽子。客家人过年炸煎糍、蒸年糕,过清明节做暖菇糍,过中秋节吃月
-
三等奖:“梦里客家”梅州欢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邓祥友
“灵光三绝五峰月,绿草青溪绕围楼。”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有一片神奇的土壤,雄卧着一座千年古城——梅州。她,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宛若方外之境;她,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风唐韵穿越千年,依旧芳香如故;她,被称为世界客都,每一个身在旅途的人都能找到心灵的
-
“客天下·世界客家好莱坞”诞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天下盘龙寨、盘凤寨,龙凤呈祥。双寨在群山环抱中透出其幽深古韵:古树清流间,云雾缭绕,古琴的袅袅韵律穿过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和溪涧欢快的雀跃声,如同云雾般从山谷间徐徐飘来……循声而去,身穿唐服
-
宁化:客家文化建设多点开花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环大道展新姿。 (罗旺水 俞祥波 刘才恒 摄影报道)
6月16日第五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决定,宁化石壁被增设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总投资达3亿元的客家祖地博物馆一天一个进度,目前正进行第三层主体施工;第九届中国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宁化客家祖地文化
-
民居雕龍畫鳳客家古鄕味濃
-
作者:寳 兒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全屋共有一百一十八間房,大 小廳堂幾十個,人稱“十廳九井 (天井)”
近年有不少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前往“南華又廬”考察
田園景色空氣清新
圍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各堂旣可獨 立又可聯體,有“屋中屋”之稱。
屋前有果園,種有各樣優良的生果與農作物。
通往
-
土楼恋曲犹在回响客家情缘宝岛再续
-
作者:燕子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去年七夕,七夕牵手会携手两岸青年相聚龙岩;
今年七夕,我们将跨海在台湾重逢
七夕牵手会在厦门本地的约会活动正火热进行,而另一场跨越海峡的“约会”即将展开。
还记得去年七夕那一场青山为凭、绿水作证的土楼恋曲吗?开往龙岩的“爱情专列”,满载着台湾单身男女对故土祖地的向往、对甜蜜
-
试论如何弘扬客家耕读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允东
追溯宁化客家历史可知,宁化客家人历来看重“耕读传家”,坚守“耕读”传统。由于崇尚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自强不息,自唐代至清代人才辈出,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宁化也因此被誉为“文人之乡”。但当代虽也出了一些人才,而“耕读传家”风气却有所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环境的变化,也有人的思想观念
-
新老客家相融惠州 冬至飘起四海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萝卜粄成为惠州市民过冬至不可少的一道小吃。
“外婆做的饺子真好吃!”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王晓男 姚木森 朱金赞 周楠 摄
今日是冬至,作为新老客家相融的惠州,冬至深受大家重视。今年冬至恰逢周末,不少家庭或企业通过包汤圆、包饺子、做萝卜粄、吃艾角等方式快乐过节。
做萝卜粄
家家萝卜粄飘香才
-
客家平伙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平伙宴是普遍流存于客家地区民间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方言称之为“打平伙”,闽西、赣南客家人称之为“打斗伍”,粤东客家人叫做“打斗四”或“打斗八”,在台湾客家地区叫做“打斗叙”。这是民间自愿凑份子聚餐的一种形式。朋友相聚,农闲时节,该种的种了,该收的收了,囊中又有点闲钱,便邀集起来聚餐,一饱口福,
-
客家安席礼仪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明山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客家祖先将中原的礼仪与南方土著人的规矩优势互补,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风俗习惯。这从办理红白喜事的安席礼仪,便可窥一斑。
安席二字好写,但安席却并不容易。每一个家庭遇到红白喜事时,都希望办得风风光光。所以,均得请地理先生把好安席一关,免得当场招惹亲戚的不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