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雕龍畫鳳客家古鄕味濃
【版次】第F01版:消閒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挂接】
【全文】
全屋共有一百一十八間房,大 小廳堂幾十個,人稱“十廳九井 (天井)”
近年有不少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前往“南華又廬”考察
田園景色空氣清新
圍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各堂旣可獨 立又可聯體,有“屋中屋”之稱。
屋前有果園,種有各樣優良的生果與農作物。
通往南華又廬的側門
“南華又廬”風景秀麗,環境優雅,慕名觀光者衆多。
南華又廬是梅縣大型客家民居之一
民居雕龍畫鳳客家古鄕味濃
南華又廬九井十八廳
南口客家民居中最有名的是南華又廬,由潘祥初始建於光緖三十年(一九〇四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都說它是梅縣大型的客家民居之一,走到跟前,可發現其建築造型獨特,加上亭臺樓閣俱全,雕龍畫鳳,古鄕味甚濃,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該裡風景秀麗、環境幽雅,難怪慕名觀光者衆多,近年來還有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前往考察。
非一般圍屋
筆者一直都有去梅州的想法,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看看客家人那獨樹一幟的民居——圍屋。說到客家人的建築,最多人知道的也許是福建永定土樓,一個個像散落在山谷中圓形的飛碟。
談回南華又廬,“九井十八廳”是該處建築的一大特色,屬於典型的客家圍屋結構,且後屋二角還有炮樓。井是指屋內天井,廳是指各種廳堂。“九井十八廳”祇是梅州客家建築的一種標準設計,實際建築中往往會根據主人的要求和需要多加變通,所以眞正的井廳數不一定相同。
從梅州去南口的路程不到一小時,南華又廬座落在環境幽靜的南口僑鄕。在南華又廬對面先建有南華廬,所以此處叫“又廬”。圍屋裡面到處雕樑畫棟,華麗非凡,連牆腳都是由一平米見方的淡雅壁畫組成,屋內還建有“魚樂”(通“娛樂”吧)戲台,據說是當年看戲打牌的地方。整座住宅內設有合理分佈的“自來水”設施,原設計是從山上引水,水分幾路從後屋進入室內,經各用水區域流到排水系統的集水渠,然後彙集到屋前的集水總渠,再進入河流。主人說這水常年不斷,清澈可直接飮用。可惜現在水的源頭處蓋了水庫,水源斷了,那些設施蓄着的水不再流動。
貧富各不同
從南華又廬出來,順着田埂走到附近二座規模稍細的圍龍屋。梅州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制,是一種被稱作“上五下五”中軸對稱的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上房和下房各四間,加上中間的廳堂合稱五間,左右橫屋各一至二間,中間是天井,四水歸一。上屋高出下屋一、二個臺階,房間外看是一層,裡面基本上都是二層,以木板作樓板,設活動竹梯或木樓梯,樓上一般不住人,用於儲存糧食、雜物等。
廚房通常設在靠北的橫屋裡或者在側門外另建一小屋。大門外還有一坪地,叫“禾坪”,用來晾曬穀子和活動。廁所則通通設在屋外,房間裡只備尿桶。沒錢人家可能只建“上五”,廳和房門都直接對外。或者加橫屋,用一面單牆取代“下五”,這樣便擴大了廳沒有了天井。有錢人家往往根據財力逐步疊加,變為二進、三進,更有甚的,在左右二側也各疊加三進,成為“九井十八廳”。這種大屋,屋前“禾坪”外多挖有一口半月型的池塘。
學者紛硏究
為了滿足聚族而居的住房需要,有些又在左右二側加建對稱的橫屋,或者在上房後面建半圓型的圍龍屋,規模大小完全取決於財力和人口。
房屋能建如此,客家人的房子眞也稱得上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有特色的一種民居樣式了。若好好硏讀一下客家人的歷史,也許會被這些建築所體現出那種團結、向心的宗族精神所震撼。
圍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實各堂旣可獨立又可聯體,所以俗有“屋中屋”之稱。創建人的兒孫後裔計有一百多人,已分佈海內外(美國、印尼、加拿大、台灣、澳門和香港)各地,有多名博士、學者和企業家。
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