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民俗二月初一过大年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肖文贵/文 邢保兴/图
今年我过了两次年,一次是除夕夜,一次是在二月初一与永安市
-
用镜头和图片记录宣传赣南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
-
作者:温居林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5月5日,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苏区印象”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二苏大”礼堂举行。仪式结束后,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全国各地部分摄影家协会的数百位摄影家将分成六组,奔赴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等地,用镜头和画面记录赣南的自然风光、革命历史、民
-
用镜头和图片记录宣传赣南苏区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5月5日,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在采风创作。
5月5日,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苏区群众送红军情景再现。
○曾美昌 记者钟瑜 刘念海 喻晓佩 刘航 文/图
5月5日,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苏区印象”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在瑞金沙洲坝革
-
客家宗族的教育习俗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东华村张氏宗族为例
-
作者:张文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族 教育习俗 族群性 教育
-
描述:象的复兴也证明了宗族的教育习俗的魅力所在。因此,笔者试图从宗族的教育习俗,从专业的教育学角度来研究“宗族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及其原因,进而总结、思考和分析宗族的教育习俗的价值、教育功能,探讨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希冀对社会化下大教育——学校教育有所启示。认识到田野调查对于课题研究的普遍重要性,而客家人遍布海内外,聚居区大小不一,宗族发展情况不尽相同的客观事实,再加上笔者资源、精力有限等问题,综合地,最终选择笔者的家乡,一个新的客家村落,同时少量援引笔者宗族原迁出地——传统客家聚居地紫金那丰富的历史材料作为本案例研究的材料支撑。鉴于以上的理解,笔者给本课题设计了三大部分内容。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准确把握新课题“宗族的教育习俗”的内涵以便笔者在后文进行展开。第二章,综合论述分析紫金张氏宗族的教育习俗部分。首先,打开案例“现场”,即东华村落,为下文展开做铺垫。其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维度介绍变化发展中的紫金张氏宗族及其宗族教育文化。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展开本章的重点部分——紫金张氏宗族的教育习俗。通过极尽详细地大篇幅论述,既是作为对新客家村落东华村里里外外处于互动、竞争中的族群关系,紫金张氏宗族是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习俗”催生宗族意识、培养宗族情感、凝聚宗族认同,形成稳定的族群文化心理等问题及现状作出回答;同时,也是冀读者了解、把握这种宗族族群文化,族群心理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变化发展脉络、联系以及规律。接着从明线,论述和分析宗族的教育习俗对宗族、个人及其代表的客家文化、宗族文化的普遍性影响、功能、意义,宗族的教育习俗的影响因素及问题现状。暗线探讨教育与人的关系,即教育的功能与人的发展的问题。第四章思考和总结。思考宗族的教育习俗给人在文化上、教育学上的启示,讨论宗族的教育习俗的发展、前景,最后做结论。
-
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梅州客家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
作者:黄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区营造 梅州 客家古村落 保护与更新
-
描述:公共事务,全面复兴文化、产业、经济,再现社区往日活力,进而达到保护与更新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研究背景:研究国内外古村落相关保护理论,总结保护经验并分析其存在
-
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研究
-
作者:陈雅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革命歌曲 艺术特征 歌曲演唱 历史评判
-
描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军民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战争岁月的斑斑痕迹。江西革命歌曲是以传统的客家山歌为原型的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的民歌,也有部分歌曲是由于中央苏区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外来的民歌小调,于是迅速在工农群众中传唱开来。这些歌曲用来宣传群众,打击敌人,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战斗的作用。尤其是兴国县的民歌,与革命息息相关,井冈山农村红色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促成了这一时期的革命歌曲的发展,这些革命歌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在中国革命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它的特殊性是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一时期的歌曲,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共领导解放军,使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其宗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工农大众服务。本文以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搜索、乐谱分析,力图揭示江西革命歌曲的演唱技巧。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阐释与研究叙事。对红军时期作以界定,站在革命历史的高度,试图解析革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对革命歌曲与江西革命歌曲进行概念解读。第二部分,歌曲题材与艺术特征。从音乐本体出发,通过对收集、整理到的江西革命歌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江西革命歌曲的创编方法、题材类型、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歌曲演唱与案例分析,总结歌曲演唱必须掌握的呼吸与换气、咬字与吐字、共鸣与位置、发声方法等;通过几首江西革命歌曲的个案分析,阐释演唱江西革命歌曲的主要技巧。第四部分,歌曲价值与历史评判。对江西革命歌曲的歌曲价值,即文化价值、传承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等作以深入的解析。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比较、归类等方法对江西革命歌曲进行立体研究。
-
广西大苗山官话山歌的歌唱模式:以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关联群体
-
作者:刘振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话山歌 歌唱模式 歌词结构 歌腔形态 歌唱方式 地域与族群性
-
描述:带。随着社会的变迁,官话山歌进入网络传媒与经济市场,参与到政府、企业庆典等场合,其歌唱模式、歌唱场所与功能意义随之发生转变,由村落走向城镇,由民众自发性行为转变为政府主导、民间为辅,由自娱性功能演变为地域文化标识。大苗山地区是官话山歌的重要传唱区域,这里居住的苗、瑶、壮、侗、汉等多民族群体具有浓厚的歌唱习俗。本文以该地区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客家族群与师徒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村落环境下梁氏家族与城镇情境中歌王群体的歌唱活动,将官话山歌的生存空间、音乐生态链、曲词结构、歌唱形式等以及相关文化因素所体现的规律性概括为一种地域性的歌唱模式,描述与总结官话山歌歌唱模式及歌唱模式的生成与嬗变脉络。最终,全面认识大苗山地区歌唱化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模式,形成对于其文化存在方式的理解、尊重与认同。经过全文的分析、论述,本文得出的认识为:模式化思维、以歌代言、即兴编唱是官话山歌歌唱模式的三个基本特点。百越文化与汉文化的长期碰撞与融合是形成官话山歌歌唱模式最重要的文化因素。由于大苗山官话山歌在不同地域与族群中传承,歌腔风格隐含着地域与族群的文化信息。同时,汉语方言的交流便利性与强势文化特性极大地推动了官话山歌在不同地域与族群中的传播。本文对于大苗山官话山歌的初步研究,可为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个案。并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处于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族群音乐生活的共性特点,也有助于改变我国学术界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边缘交融性研究不足的现状。
-
客家文化在潮汕地区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笔谈】
潮汕人和客家人的远祖同在河洛一带的中原,先后来到南粤以后,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上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
毫无疑义,潮汕人是开发和繁荣潮汕经济文化的绝对主力军,但客家人在开发潮汕经济、繁荣潮汕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梅县籍印
-
在花果画廊中寻找客家桃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吴优高讯实习生家敏
品幽兰,感受精致农业大发展
精致兰花吸引摄友拍个不停。
读者采风团首先来到城北现代农业休闲区特色景点——绿道幽香兰花品鉴园。据介绍,该园2009年由城北镇政府引进10多位兰花种植大户投资1.5亿元兴建,占地面积1000多亩,主要有企黑、白墨
-
研究客方言让他走上国际讲坛 ——记广东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梅
-
作者:李金富 曾仕谦 叶志明 钟兴明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永昌在认真研究客家方言专著
[一线传真]
他对客家方言情有独钟,有颇深的造诣,曾经是《梅州市志》、《梅县志》等书“方言篇”的作者。他的著作使大学教授专门致信购买;先后应邀参加新加坡、吉隆坡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并宣讲论文;1998年,他还被评为“世界客属杰出文化人士”。他就是梅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