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福建新跨越党代表回去之后陈荣斌:
-
作者:黄水林 李绍炜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党代会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莲峰镇作为连城县城所在地,加快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是广大群众的愿望,也是建设‘三个更加’的具体实践。”11月27日,在连城县莲峰镇南街社区,陈荣斌与社区的党员群众聊得起劲。
陈荣斌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莲峰镇党委书记。参加完党代会回到镇里后,11
-
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
-
作者:靳阳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学 北宋时期 客家文化 畲民汉化
-
描述:。 宋元时期汀州的文教有了较大发展。汀州的教育机构完备,理学有所发展,并以汀州为中心形成了定光佛信仰圈。文教的发展促进了汀州社会风气的变化。南宋时,汀州形成了一种融贯土客的新风习,促进了客家文化
-
曾文忠绘画艺术之研究
-
作者:郭谦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文忠 水彩画 客家文化 反美浓水库运动 校园壁画
-
描述:繪畫致力於闡揚客家文化精神,來喚醒人們保存自身文化的省思。曾氏接受台灣戰後第一代藝術師範教育,畢業後除了創作更致力於小學及中學藝術教育,將其所學全數貢獻給基層教育。 1989年退休後,更全力投入繪畫創作的工作,以及推廣客家文化的活動,1990年代更組成「美濃愛鄉協進會」致力於保護鄉土的反美濃水庫運動,2000年開始更不斷捐贈國中、國小校園壁畫,以及擔任大學院校駐校藝術家,全面性的貫徹其藝術教育理念。曾氏憑藉著對藝術創作不懈的努力,對故鄉文化的熱愛,與深耕藝術教育的熱忱,在2009年更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贈「客家藝術傑出成就貢獻獎」。曾氏的繪畫作品早期大多是以水彩媒材為主,中期曾經涉獵過油畫媒材,在晚期則是水彩、油畫與壓克力彩的作品紛呈。而在早期(1951-1969年)初學水彩時,風格與技法呈現出多方嘗試與學習的不確定風格。中期(1970-1989年)經過幾乎長達廿年的時間裡,曾氏在水彩作品已具備完整而成熟的表達能力,輕快爽朗的英式水彩風格極適合表現秀麗明媚的美濃鄉情,較為可惜的是作品中的個人風格尚不明顯。直到後期(1990-)曾氏歷經社會活動的參與,把他所感所悟充分表達於其作品中,後來更投入大型壁畫的創作。除了在技法上融合了水彩與油畫特性的壓克力媒材特性之外,更配合地方特色與學校,展現其鼓吹在地文化發展的壁畫作品,與推廣美術教育合而為一的貢獻。曾氏繪畫作品的主要題材始終圍繞著美濃地區的田園風光,與客家傳統風俗文化內涵為主。曾氏的繪畫作品無時無刻不流露出身為客家人的驕傲,也隨時提醒著保護家園與傳統文化價值的念想。企圖透過家鄉美景的呼喚,重新喚起即將被現代化口號所淹沒的客家精神。這樣的精神除了是其繪畫作品的主流價值,更在曾氏所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中得到印證,更親自體現了一個藝術家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意義與價值。這些事件除了可說是曾氏的成就與影響之外,對於藝壇與社會更是一種貢獻。最後,根據上述研究提出結論,並簡述筆者在研究中所獲得之啟示與心得,另就本研究不足之處,提出個人尚待努力之方向,以供後繼者研究之參考。
-
岭南传统民居封火墙特色的研究
-
作者:罗意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民居 封火墙 建筑防火 建筑防风
-
描述: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古代制砖技术的发展,对硬山建筑的起源和推广、封火墙的产生与盛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从岭南三大民系的人文背景切入,详细阐述了广府民居、潮汕民居和客家民居的特点,从而引出各自封火墙的造型、装饰等手法。通过对封火墙的防火、防风、装饰和遮阳等功能的分析与梳理,从多个角度解读其功能内涵。文章最后对岭南传统民居封火墙展开深层次的、思想文化上的挖掘,进一步彰显其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和地域特征。
-
曾红火多年的坪地四方埔舞麒麟在岁月的风尘中逐渐沉寂了,人们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萧苑光举着略显陈旧的麒麟在记者的镜头前舞了起来。
由于沉寂已久,四方埔麒麟队的麒麟上落满灰尘。
本报记者 包国军 文/图
锣鼓声声,麒麟舞动,舞者身手矫健,将麒麟舞得威风凛凛、豪气冲天……这就是坪地四方埔舞麒麟。它曾经辉煌过、风光过——7年前应邀赴香港表演,深受香港市民
-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究:以三山国王信仰为探讨中心
-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究:以三山国王信仰为探讨中心
-
扎实推进客家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依法支持千佛塔文化旅游区发展
-
作者:宋健军 古礼贤 叶志明 曾仕谦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扎实推进客家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依法支持千佛塔文化旅游区发展
-
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与变迁
-
作者:郭一丹
来源: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
-
明清宗祠忆花嫁 古树清溪叹流年
-
作者:池锦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村口修建的一座聚贤亭,不远处便是村里的老屋。
八十多岁的阿婆在董氏宗祠内讲述家族的过去。
村里有不少登记在案的古树。
日头一出半天高,
看牛阿姐好转朝,
若然转去无朝食,
番薯芋仔拿两条。
———社溪村老者开口唱客家山歌
小档案
名称:社溪村
地点:
-
梅州市临终关怀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
作者:刘丹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医护人员 社会接受 客家文化
-
描述:病人、病人家属及普通群众共1000名为研究样本,有效问卷共800份。3、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Person相关分析,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1、1500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