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明清宗祠忆花嫁 古树清溪叹流年

明清宗祠忆花嫁 古树清溪叹流年

作者:池锦黎陈伟斌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HB14惠州读本发现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挂接】

【全文】

村口修建的一座聚贤亭,不远处便是村里的老屋。

八十多岁的阿婆在董氏宗祠内讲述家族的过去。

村里有不少登记在案的古树。

日头一出半天高,

看牛阿姐好转朝,

若然转去无朝食,

番薯芋仔拿两条。

———社溪村老者开口唱客家山歌

小档案

名称:社溪村

地点: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西北部

地位:日前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是广东省第三个、惠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村

特色:拥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山清水秀的生态自然景观,以及得到重点保护的百年老树和135公顷森林

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社溪村,与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故乡幸福村相邻,总面积2.6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2户,村民生活宽裕。该村原有村落布局保留完好,保留典型的客家特色居民建筑,4间明清祠堂、4棵百年古树保护良好;拥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山清水秀的生态自然景观。

近日,记者在陈江街道办党政办副主任陈惠清的带领下来到了社溪村。从街道办出发驱车近10分钟后,进入社溪村地界,平直宽阔的村道两旁,一路都是栽种齐整的田地,不时会看到正在收割玉米、大葱的工人。虽然已是秋季,田野看上去依然生机勃勃。车行过一座小石桥,就进入了村内。

看点1溪流环绕民风淳朴

整个村子被一条溪流环绕,这条溪就叫“社溪”,成为村名的由来。社溪发源于不远处的阿公山,水量不大,但清澈见底。跨过石桥,迎面是个小公园,这是前几年村里投入50多万元修建的。一棵百年古榕树下,花草繁茂,还有石桌、石凳以及健身器材,几名白发老人悠然坐着闲谈。

进入社溪村,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走在灰白色的水泥村道上,一路看不到任何垃圾。该村村委副主任杨国坤告诉记者,村里建有1个垃圾屋,7个生化池,有专职人员每天8小时进行保洁。

杨国坤是土生土长的社溪村人,今年四十出头,20多岁从学校毕业后就回村工作至今。他告诉记者,社溪村村内村外的道路都已建成水泥路,安装了路灯,路旁种树种草,都建了村级小公园等。该村还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对生态文化保护、村风民俗以及睦邻关系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如今村里人普遍生活水平较高,村民们都有较强的环保观念,邻里和睦,民风纯朴。”

看点2明清祠堂保存完好

社溪村下辖有7个村民小组,主要有陈、杨、董几大宗族,全村基本上按宗族姓氏关系布局,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典型的客家特色居民建筑。社溪村民建筑布局特点是房前有水塘、房后有山,并且大多房前房后都栽果树,并饲养鸭、鹅等家禽,青山绿水相伴,环境舒适宜人。村中建筑物大多都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通风防潮,冬暖夏凉。

整个村落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目前保存有四间明清祠堂和两口古井。祠堂、古井、水塘、古榕等,聚族而居,是惠州市原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布局之一。

董氏宗祠是其中保存完好的一间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十多年前由族人集资修葺粉刷一新。跨进朱红色的大门,里面是两进的院落,脚下的青石地板、门槛以及门框上的雕花木廊都是百年前的旧物,白净的墙壁上挂着宗族守则。越过天井来到内堂,高高的麻石供桌上,是插满香烛的香炉,供奉着高悬在墙上的董氏祖先牌位。抬起头,屋顶的十来根雕花横梁红蓝分明,精美鲜亮。杨国坤说,这些房梁都有上百年了,一直没有损坏,修葺时重新刷上油彩,又跟新的一样。

此时,一名头戴斗笠的阿婆慢悠悠地踱步进门,她叫黄好,已经83岁,但身手灵巧,耳聪目明。黄阿婆说,她16岁就从邻村嫁至社溪村,在此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如今老人已经四世同堂,日子过得平和幸福。因为家里的田地已承包给外地种植商耕种,老人只需颐养天年。闲不住的她经常自己找些还没承包出去的田地,种点小菜活动筋骨,同时也打发时间。

她告诉记者,当年她和丈夫结婚时,就是在这个祠堂里拜堂、摆宴席,“我嫁过来的时候,就有这个祠堂了,它可比我老多了。”到现在,宗族里有什么大小事务,族人们仍会在此聚会;谁家有红白喜事,筵席也仍在里面摆。

看点3拜祭百年古树祈福

社溪村保存有古树4棵,下屋仔村民小组的木棉树,月明陂头下村民小组的榕树,以及杨屋大路边村民小组的荷树、宝岗村民小组的荔枝树的树龄都在120年以上。其中,位于村口的最老的榕树有180年,五六人才能合抱。因为保护得当,这些古树虽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勃勃生机。每棵古树周边都是民居聚集地,每到重大的农历节日,社溪村人都来到古树下进行祭拜,以示尊崇并祈求平安。

社溪村民至今还保留着具有鲜明生态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客家山歌,歌词基本上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通俗易懂。坐在村口老榕树下的一位白发老人张口就给记者唱了一段。

另外,社溪村还投入了26万元建设活动中心,组建了腰鼓队、麒麟队等民间特色文艺队伍。每到重要节日,村里都会举办盛大的文艺比赛活动,除了全村人热情参与外,很多外村人也会被吸引过来。

现状

村民经济宽裕生活悠闲

身处社溪村的任何角落,都是满眼生机盎然的绿,让人格外惬意,这个村拥有135公顷的森林面积,绿化覆盖率达52%,目前已建成风景林30亩。村里近几年还投入了10万元用于绿化村道和在村口的小型广场栽种古榕树等风景树木。杨国坤告诉记者,社溪村走的都是城郊农业、环保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目前该村集体年收入达5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7000元。

村里一棵百年老榕树下,几个中年村民一边悠闲地喝茶一边下象棋。他们说,家中的田地早已承包给专业种植商耕种,自己只需要按时收租,由于耕种的各种无公害绿色经济作物主要用于出口,因此收益可观,收入稳定,生活也没压力“平时就在家休息,呆得无聊想出去看看,就去市区或深圳、东莞找点清闲的工作做,不用太辛苦。”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池锦黎

本版摄影:南都记者 陈伟斌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