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出发,“文化立市”战略再发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文化”的高台上凭栏眺望,总会不由自主地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上,深圳展区的主题是“中国梦想试验场”。30年前来,谁也没有料到,一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小县城,竟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奇迹,在短短30年间崛起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深圳特区建立30年来,创造出无数震惊世界的奇迹—一这里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是创业者最大的“梦工厂”,无数内地英才抱着梦想来到这方热土,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辉煌与骄傲。 有人说,中国的现实与未来,也许都滥觞于特区。接下来的30年,深圳凭借什么继续承载“中国梦想”?深圳能否再给中国、给世界一个新的惊喜?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9月6日上午在深圳举行,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并就经济特区发展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其中,第三项要求是: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也是一个城市的根。文化部部长蔡武说过,“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没有文化的城市就不再是一个城市。”我们也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城市的文化也不是仅花30年就可以影响四海的,如果真的存在“深圳文化”的话,根基尚浅的深圳文化还能承载起未来的“中国梦想”吗? 深圳精神特质未能升华到“文化”高度 对于一个人而言,30岁意味着成熟,但对于一个城市,却可能太年轻。30岁的深圳,用“活力之城、时尚之城”来称呼毫不为过,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喜欢彰显自我,因此深圳特别渴望拥有足以雄视千年古都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追溯深圳的文化脉络,不难发现耳朵听得起茧的描述是:深圳毗邻香港,是改革的“先锋官”;深圳领创新风气之先,是开放的“试验田”,此外还有“杀出一条血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实干兴邦”等等响当当的深圳名片……30年来,无数口号和时代词汇从深圳叫响全国,铭记着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一代人打拼、奋斗、奉献的燃情岁月。经济上与精神上的强势,使得深圳渴望文化上的快速提升,无论是十多年前争取进入“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动机,展开“深圳精神”的大讨论,还是2000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确立“文化立市”战略,都表明深圳人想热切地证明一个经济成功的新城市,人文水准可以与经济发展一样同步提升。 深圳原本是个半广府、半客家的地方,西部地近珠江,地势较平缓,是广府民系聚居之地:东部多山地,濒临大鹏湾、大亚湾,是客家民系聚居之地。如今。深圳“土产”的广府话和客家话已经式微得不能再式微,深圳几乎是中国最大的没有方言的城市。世界各地的移民城市,都因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混血”而格外有活力,深圳也不例外,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深圳的精神特质始终未能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文化十科技”弥漫着不自信的情绪 回顾历史,经济建设成就无疑是推动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但并非唯一的基础。 30年来,深圳失去了一些机会。在一张白纸上绘图,原本可以画得最美,突破一窝蜂的水泥森林与玻璃幕墙。多年来各地流行兴建大型文化艺术场地、大型歌剧院之类,一切都要大要豪华,要请西方名牌建筑师设计一些外型奇特的地标建筑,就建筑空间对文化创作的具体影响而言,这些“硬件”严重缺乏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更缺乏可持续的文化蓝图。我们常听见“创意经济”、“时尚之都”、“文化市场”等口号,外表多元,实则空洞。深圳竟也未能免俗,文化场地的规划、设计、兴建和经营,多被市场利益和形象宣传主导,比如,卖力推介的“设计之都”、“图书馆之城”等众多城市文化形象,又比如,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深圳在文化创意领域的探索和贡献,宣扬“文化+科技”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国际趋势,宣扬现代文化产业包含诸多科技元素,大型舞台表演的舞美、灯光,以及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的运行等都同科技密不可分,深圳华强文化集团的动漫产业和腾讯QQ本身就是高科技网络时代的产物。 难道动漫、网络游戏、QQ就是“文化+科技”?也许,我们不该苛责深圳人急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拓荒牛精神,但又有谁能否认深圳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今天的深圳正走在十字路口——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面向世界:以什么样的文化,来承载蜕变疾行中的“中国梦想”?显然,“文化十科技”的背后,弥漫着一股焦躁不安的不自信的情绪。 “文化立市”战略 先“硬”后“软”存局限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质和历史属性,任何重大的发展和规划,都应建立在对城市的深刻了解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多方交流上。 2000年,深圳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把文化发展摆在现代化发展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2004年,深圳对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先后制定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并在“十一五”期间由财政设立总额为3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权威人士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促进“文化产业”是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先“硬”后“软”的模式。 虽然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都具备商业元素,但硬件的规划是基于“软件”(文化发展)的需要。例如西方规划“硬件”博物馆之前,必先着手文物购藏政策与定位的“软件”研究,确定购藏与营运模式之后,才进入“硬件”规划的研究;兴建表演艺术场地,也是先理顺和确认其艺术定位和运作模式,才进行有关硬件的规划和设计,亦即以“软件”规划为先,“硬件”随之而进行。“软件”规划,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由学术人才、管理人才、创作人才共同配合才能成功。这,也正是西方文化长期处于“强势”的主要原因。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硬件”十分现代化,但在文化蓝图的规划上,仍然缺乏更多元和更具远见的视野。 “文化与经济”必须融合“远见”与“思考”,这样的思维策略才能令“文化资产”成为活水源头。
-
五都选举蓝绿各施所长
-
作者:吕子言
期号:第33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北二都参选人苏贞昌、蔡英文“早有不和传闻,若担任需要密切合作的两市市长,非民众之福”。二是批苏竞选政策格局小,缺乏“国际型都会”治理能力。三是质疑苏借台北市为“跳板”,会为2012年“大选”落跑。“总统府秘书长”罗智强亦在岛内配合,批苏面对ECFA议题态度模糊,“人格分裂”。郝龙斌则在迎接广东省代表团时力推“亚运牌”,在七夕情人节与妻子打出“温情牌”,并学习闽南语,拉近与选民距离。苏贞昌近期于美国拉‘‘海外选票”,面对金的批评,苏被动因应称,“民进党五都候选人是梦幻团队”,没有内部不和问题。苏还被迫保证,“选赢就会做满任期,不选2012年,一切清清楚楚”,并为自己在ECFA上的态度开脱,称地方选举只关心地方的问题,ECFA属于“中央”层次问题,不会随国民党起舞。此外,部分民进党籍市议员对郝的淡水河治理效果提出质疑,试图另辟战场,减小苏的压力。 新北市 朱立伦方面。一是勤走基层,朱先后参加汐止市政建设座谈会、五股乡客家协会主办的七夕嘉年华、土城市民座谈,并赴各摊贩、菜市拜票。二是基本敲定竞选团队,拟由台北县长周锡玮任竞选总部主委,县议会秘书长林新钦出任竞选总干事,于10月10日成立。而周锡玮专门召开县党部会议,呼吁“大家动起来”,并安排朱与重量级团体领袖会面,显示朱、周互动良好。三是畅谈从政理念,朱表示自己的从政就是“要让更多人快乐”,绝不会被金钱诱惑。四是利用网络传温情,朱在博客上推出七夕“创意情人卡”,吸引网民关注。蔡英文方面。一是大开选举支票。蔡提出将目前辐射状的捷运路网改为网状线、充实小学教育资源、扩大保姆照顾费等政策。二是街头传理念,蔡在七夕节前于八里左岸发放纪念徽章,试图传递“幸福”的选举理念。三是开放网上在线募款,据蔡团队人士称,目前小额捐款已获千万,捐款数近3000笔。四是攻击马当局给新北市的统筹款缩水,扬言要让新北市选民给“国民党一次教训”。在力拼新北市的同时,蔡还不得不费很大精力用于南二都党内整合,可谓“蜡烛两头烧”。近日,蔡通过绿营大老安抚台南市长许添财,但至今未见明显成效。 大台中市 胡志强方面。一是派系整合显成效。自红派大老廖了以于10日与地方团体领袖达成“挺胡共识”后,台中县红派原来“批胡”的声调明显减弱,而且开始讨论胡当选后的人事布局。丰原市长张湔、台中县议会议长张清堂等红派“挺廖大将”更发表“挺胡宣言”。二是台中县选民“边缘化”忧虑降低,胡近期频频在台中县讲演,其幽默、亲民风格逐渐获得台中县选民认同。三是严查台中市“枪响案”。14日,在台中市胡志强的住家附近发生“枪响案”,胡表示将加强查案力度,保证台中市治安环境。苏嘉全方面。一是借“枪响案”攻击胡治安工作不力,苏声称,“台中市的治安败坏,显示执政者不够用心,应该换人来顾治安”。二是积极参加寺庙活动,苏先后参与大甲铁砧山西灵宫庙庆活动、镇清宫普度法会,以争取庙会选票。三是频繁拜会大台中实力派人物,苏已开始第三次“请益之旅”,先后与蓝营的前台中市长林柏榕、前台中县议会议长林敏霖、台中县长黄仲生会面,以求松动蓝营基本盘。此外,苏嘉全之妻洪恒珠拟成立妇女后援会,每周3天到台中全力抢攻“妇女票”。 大台南市 郭添财方面。一是密集拜访基层,大打“人情牌”。郭先后奔赴官田乡为民请益,参加白河镇莲农座谈,提出打造“莲花镇”政见,参加归仁乡“释迦节”产业文化活动,支持该活动持续举办,参加国民党黄国南党部曾文区干部座谈会。二是主打‘农业牌”,郭表示,台南要掌握ECFA契机,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推精致农业,吸引青壮人口投入农业产制销。三是力推“绿色环保牌”,郭参访台南市巴克礼公园,承诺将公园营造成“都市之肺”。郭还亲自到垃圾回收场当志工,推行“一日环保志工’’运动。赖清德方面。一是争取工商企业支持,赖赴台南市主要工业区新营与厂商座谈,表示协助工业区更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二是攻击ECFA,赖声称,ECFA早收清单内容粗略,信息不透明,对弱势产业、农业缺乏配套措施。三是拟于21日赴美国拉“海外选票”。另外,民进党持续加强许添财的整合工作,但许目前动向不明。岛内舆论认为,目前不能排除许参选可能,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性减小,即使许参选,对大台南选情影响有限。 大高雄市 黄昭顺方面。一是推出“母女情深牌”,黄近期因“正妹医师”女儿陈菁徽而备受青睐,曝光机会增加不少,特别是母女在“立法院”举办的“妇女、儿童医疗困境公听会”更吸引众多媒体前往采访。二是国民党联合为黄造势。为防止选举从“蓝绿对决”变成“秋菊之战”,导致黄昭顺最终被边缘化,金溥聪明确要求,蓝营议员候选人须与黄联合竞选,并规定所有议员、里长、党工绝不允许私下支持杨秋兴。三是民代团结辅选。“立法院长”王金平积极为黄在高雄县选举加持。同时,国民党决议在大高雄各市议员选区举办团结大会,首场大会直捣民进党大本营前镇、小港区,以提升泛蓝士气。陈菊方面。民进党主攻杨秋兴,一是声称杨是拿“蓝营的钱参选”,二是对部分挺杨的民进党籍里长停权、口头警告,三是批评给杨“开示”的星云大师是“假大师”。对此,杨一方面强力反击民进党不实攻击,批评民进党过去的意识形态确实对台湾、大高雄的经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积极招商,邀日商“大宝精密公司”持续在高雄县扩厂、设立研发中心,并准备于近期赴新加坡考察市政建设。
-
邵逸夫在赣州捐建28个教育项目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04年9月22日晚,邵逸夫在重庆。(资料图)
如今,坐落在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逸夫楼”,仍旧担当重任。记者赖天然 摄
邵逸夫三兄弟在一起,右起为邵逸夫、邵仁枚、邵邨人。(资料图)
2011年8月7日,2011香港小姐庆功宴上,邵逸夫与冠军朱晨丽、亚军朱希敏、季军许亦妮以及国际亲善
-
激活客家,重塑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迎春
【李迎春】请问黄教授,您是如何走上客家文学创作道路的?客家这个身份对您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有什么影响?
【黄发有】我从小就对写作有浓厚兴趣。虽然本科主修经济学,但是在工作多年后,我还是弃商从文转而攻读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读中文系就是搞创作,后来才明白搞错了,中文系的主要目标是
-
畅游鹤湖古韵 尽赏客家风情
-
作者:郑向鹏 张尉心 孙骞 陈武远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鹤湖新居,是历史的痕印、文化的影像、城市里弥足珍贵的记忆延伸。
鹤湖新居非遗展览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向鹏 张尉心
通讯员 孙骞 陈武远 文/图
“舌尖客味”客家茶果现场制作大赛、“围屋印象”深圳客家围屋摄影展览、“古腔古韵”客家话朗诵比赛……14日,第十届文博会鹤湖新居专项活动点在龙
-
梅州客家文创产业迎来很多机遇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问策
采访对象:谢 宇波,
 1972年生于梅县,此次
客家文博会“北京馆”策
划人。北京图文天地文
化集团董事长,中国书画
收藏家协会理事、副秘书
长,北京梅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梅州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梅州客家梦工厂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其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北京
-
莫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笔谈】
陈季冰
作者陈季冰,上海市徐汇区人。著名媒体人,《上海商报》评论版主编。本文选自其“乡野文化记忆碎片·之三”《 系客家人》。
提示:客家文化它不像书法、昆剧或徽派建筑、杨柳青年画那样,属于一种单一的文化艺术门类;它实际上是一种“活”的生活方式,它的保护和传承也只可能融会于日常生
-
亦有可聞:客家民間的伯公崇拜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廖楚強
客家人對「伯公」或「大伯公」的虔誠敬奉,是所有客家地區的一種普遍的風俗。我記得童年的時候,生活在自己的客家故鄉,經常跟隨祖母到附近小山坡上的一座低矮得很不顯眼的磚石砌成的小神龕裡燒香膜拜。每一次燒香的時候,祖母口中必唸:「伯公老大,保佑我全家平安納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原來這個小神龕,人
-
吃客家美食知客家“人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曾秋玲
“开学餐”饱含祝福与期望
开学了,家住梅城的兴宁籍邓女士特意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欣欣做了一顿简单而又特别的早餐:一份腌面,一份瘦肉蛋花葱蒜芹菜汤。她一边疼爱地看着欣欣香香地吃着喝着,一边念叨说:“吃哩鸡春,春春光光;吃哩葱,聪明伶俐;吃哩蒜,会划算;吃哩芹菜,读书勤奋。
-
客家礼簿先生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钟明山
客家人办喜事时,为办得既隆重又不失礼节,让自己的脸上有光彩,均会请来本房宗亲中懂礼仪的长辈,充任“总理”和先生,协助理事,严格把关。在众多环节中,先生为东家写礼簿,也是重要的一环。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