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县俊诚客家迎战梅州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张少邦)中乙联赛客家德比的赛事明日下午4时在梅县曾宪梓体育场举行,梅县俊诚客家队坐镇主场迎战冲甲大热门梅州客家队。
在去年的联赛中,两队曾两次交锋,结果梅州客家一胜一平,占据上风。今年联赛扩军,两队所在的南区既有冲击力强的青年军,也有贵州智诚这样的中甲降级队,竞争非常激烈。为提升
-
在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的讲话摘登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世界客都梅州,隆重举行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我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并代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陈云林会长,对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客家人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国家民族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长期以来,遍布世
-
梅州客家提前两轮杀进淘汰赛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双方球员在拼抢。(张炳锋廖伟军摄)
本报讯(记者张少邦通讯员张国波)昨日下午,升级改造后的五华县体育场内迎来首场重要赛事:中乙联赛第十二轮客家德比在这里举行,由梅州客家队主场迎战梅县客家队。经过90分钟的激战,实力占优的主队以3∶0战胜对手,从而以积27分的绝对优势高居南区积分榜首,提前两轮进
-
槟州客属公会改名为客家公会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凤】
6月16日,马来西亚槟州客属公会在该会2013年度会员大会上,一致通过修改章程,更名为槟州客家公会,与该国各地的客家公会名称统一。该会首长们表示,更名后较合乎世界潮流,目前全世界及大马许多客家社团均已使用“客家公会”的名称。此外,该会在章程修改上,对部门设置、董事会赋权等方面也作了调整
-
梅州客家客场7球横扫对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张少邦)昨日,中乙联赛继续鏖战,作客四川都江堰市的梅州客家队以7∶0横扫四川力达士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不仅以四轮不败的战绩延续着冲甲的梦想,同时创造了本赛季中乙的最大比分纪录,也是梅州客家队冲甲以来取得的最大比分胜利。坐镇梅县曾宪梓体育场的梅县俊诚客家队则在雨水大战中以3∶1
-
江西 赣州市于都县客家联谊会成立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四海客风]
赣州市于都县4月25日召开客家联谊会成立大会。原赣州市政协主席、赣州市客家联谊会会长赖联明出席会议;于都县委书记、该会名誉会长蓝捷在成立大会上指出,于都县侨、台部门要加强与客联会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凝聚合力,加强与海内外客属社团、客属侨商的沟通与合作,团结更多的海内外客属朋友参与该县
-
梅州客家“拔根”登上榜首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晨村)中乙联赛昨日打响第七轮比赛,梅县客家队在主场迎战深圳风鹏,结果在场面占优的情况下被对手两度破门,遗憾告负。而在客场挑战陕西老城根的梅州客家队则以2:0获胜,登上南区积分榜榜首。昨日下午的梅县曾宪梓体育场虽然气温接近40度,但仍然有近3000名球迷到场观战。赛前梅县客家队与深圳风鹏
-
梅县客家战海牛 梅州客家斗滕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晨村)中乙联赛开始进入淘汰赛阶段,明后两天将进行1/4决赛首战,梅县客家足球队8日在主场迎战劲旅青岛海牛队,梅州客家队9日客战山东滕鼎。
在分区赛获得南区第四名的梅县客家足球队明日将在梅县曾宪梓体育场迎来北区第一名青岛海牛队的挑战。由前国脚宿茂臻执教的青岛海牛本赛季在北区的表现可谓一枝
-
近年来,由于梅州古民居多为老弱妇孺在守望,保护意识淡薄,探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民警深入农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通讯员林豪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专门制定出台了《保护客家古民居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市各地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并把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
-
十多年前,他只身从赣州来到梅州打工,空无技能的他只能从厨房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外地人在梅州]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新县城一个小区旁的糕点店,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据街坊介绍,每当早晨上班时分或下午下班前后,这里都顾客盈门,因为这里卖的发粄“笑”得灿烂,吃得放心!
客家小吃相信不少人都会做呀,这里卖的为何能如此吸引人?这可要从客家蒸蒸食品厂老板童木连的经历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