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82)
期刊(416)
学位论文(74)
图书(15)
视频(9)
会议论文(8)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82)
期刊 (416)
学位论文 (74)
图书 (15)
视频 (9)
会议论文 (8)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546)
2013(176)
2012(207)
2011(193)
2010(126)
2009(81)
2008(77)
2007(52)
2004(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68)
其它(90)
客家文博(22)
深圳特区报(18)
闽台文化交流(2)
东莞乡情(1)
福建旅游(1)
航空港(1)
特区与港澳经济(1)
漳州客家会讯(1)
客家双星(两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曾宪梓故居 田家炳故居 诗/丘峰 汪义生 绘图/张安朴 客商翘楚曾宪梓 在梅县一家贫苦农民家庭 一间简陋的围龙屋里 冉冉升起一颗耀眼的客家之星 艰辛苦难的岁月 锤炼了你的意志 千年客家精神 塑造了你的品格 人民助学金 助你接受高等教育
客家美食“老鼠粄”
作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长期在外地漂泊的时候,经常会想起家乡众多的美食,尤其是那些能让你连舌头都一起吞掉的传统小吃。在我们客家地区众多让人吮指的美食中,我觉得最负盛名的应该是“老鼠粄”。 “老鼠粄”是按其粄条形状来称谓的,确切的名称应叫做“老鼠屎粄”。大概以前它的粄条形状两头尖,做粄是用手工在打了很多洞的木板上擦制而
客家妹子爱桑葚
作者:康泽辉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在钢筋水泥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是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第一次见到“桑葚”。 但是,对于客家妹子素婷而言,这可是儿时的一口鲜甜野味。 要不,十多年没上树了,上周末,瞻望着老家一簇簇的酸紫,儿时的记忆涌起,津液难止,客家妹子,
客家牵猪哥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猪哥即公猪。为什么叫猪哥,这是因为客家人崇尚自然心地善良,他们辗转南迁到某地定居,以族群为主开辟生活家园,相对人丁稀少,便与一切动物为友为邻,于是便有了虾公、鹞婆、猪哥之类的尊称。牵猪哥即放猪种。公母猪交配时女人不敢围观,特别是女孩,大人会叫她回家——这是规矩。 猪是从动物驯化而来,仍具有天生野性,
让客家文化代代相传
作者:李慧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头一出黄凯凯,哥哥出门去放排,头上撑来艄上转,打了黄鲶莫冤我……”5月1日,在龙南县关西新围的大门广场上,来自龙南金都社区的廖舒莹与她的文化艺术团一起,以一首浓情四溢的客家山歌喜迎八方客人,让游客们在古老围屋前感受了纯正浓郁的客家文化。 今年56岁的廖舒莹从小就爱好唱歌跳舞,一直期待着某一天
让客家米酒香飘四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范绞金特约记者蓝玉林 糯米经浸泡、蒸煮、拌曲、发酵、蒸馏,窖藏3年后灌装上市,这是记者日前在寻乌县丹溪乡岑峰酒厂看到的客家米酒生产过程。岑峰酒厂坐落在绿水青山中,空气中偶尔飘着一股醇厚的酒香…… “去年投资1800多万元建新厂房,引进先进酿酒生产线,集原料处理、发酵、糖化、蒸馏、老熟、调味、窖藏
解读客家文博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赣州,是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拓耕耘。汲取着天地之精华,浸润着赣南山水之灵性,客家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文物典章。 客家文化是客家文明发展史的生动见证和记录,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一批有志于
打造客家人的“故宫博物院”
作者:李慧戴铷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你们看,这块玉石上镶嵌着花轿、唢呐、迎亲队,体现的是客家人‘娶亲嫁女’的习俗,而这块玉石上雕刻的则是坐在围屋里打冬头帕的客家妇女……”7月16日,几名游客来到位于龙南县里仁的客家文化艺术博物馆,一边聆听博物馆负责人王光岩的介绍,一边认真地欣赏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大家都被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文化
客家民俗展演起欢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叶东兴刘雨华记者刘念海文/图 上刀山、车马灯、跑马飞、单人蚊帐戏……一幕幕经典的客家民俗展演,令游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原来赣州本地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民俗文化散存于民间。 为了把当地鲜为人知的民间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开发、促进、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拉动旅游内需,近日,安远县在风光旖旎的东江源头三百
客家人的三餐与点心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肖绍彬 生存条件较优越的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已被主人“广府”、“学老”占据,后来的客家人只能选择在边、荒、寒的丘陵山地定居。他们劳动量大,多出汗多吃盐决定了饮食的咸,消耗热量多须补充脂肪决定了肥,烧即趁热吃,吃后身体温暖得快,这是寒之使然,这就是客家人饮食咸、烧、肥的三大特点。 客家人由于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