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北客属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分析
-
作者:曹秋艳 刘堂茂
期号:第10期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古村落 人居环境 新农村 粤北客属地区
-
描述: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梳理古村落景观,延续客家古村落的乡土特色,最终建成集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生产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客家民俗文化的摄影艺术表现
-
作者:赖小明 谢宁宁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摄影艺术 客家 民俗文化 艺术表现 题材
-
描述: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门类,这给摄影人提供了拍之不尽的民俗题材。分析客家民俗题材的拍摄特点与表现规律,可以诠释客家民俗文化的内涵。系统收集并整理客家民俗摄影的图片文献资料,建立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像数据库,对于全面了解客家人文历史、居民生存状态及社会现实情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女性:客家学研究的新视野
-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性 客家学研究 新视野
-
描述:新,即让女性充分参与研究;注重科际整合等。开展客家女性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如具有弥补客家学研究不足的意义;考证传统社会真情的历史学价值;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价值;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妇女解放的现实意义;缓解人口压力的社会价值;学科建设的意义等等。
-
钟理和研究中“原乡”与“同姓不婚”的理解偏差
-
作者:蔡登秋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理和 原乡 同姓不婚
-
描述:梅州,而文学作品中的"原乡"是一个多意的原乡,是想象中的原乡,与现实的原乡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等同显然不符合事实。二、对台湾传统习俗"同姓不婚"理解的片面性。由于对"同姓不婚"习俗的历史与台湾客家
-
清代中晚期小说的“粤民走海”叙述
-
作者:葛永海 王丹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等。广东地区的三教九流移步上海无不为利所诱,而在走沪粤民这一群体中,以买办与商人最具活力。 除了北上走沪,晚清粤民的行走历程,还体现在对海外世界的追求与开拓上。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客家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作者:黄杰明
期号:第10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 和谐 校园文化 客家文化
-
描述: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理论入手,以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山歌、客家名人为重点,主要探讨了如何将客家文化融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使客家地区的高校办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
有「梦」最美:族群认同与承认政治
-
作者:庄雅仲
期号:第2期
来源:台湾人类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承认政治 多元文化主义 邦再 客家
-
描述:人的部落主义实践,本文重新挖掘了一段令人震惊的且被湮灭的过去。其二则是常被笔者称为「客家基进主义」的文化复振,显现出台湾汉族认同的异质性。在这两个案例里,笔者都发现某种形式的族群之梦。在这些梦里
-
试论客家山歌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
-
作者:李铭 邓辉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民间文化艺术 精神文明建设 传承与超越
-
描述:客家山歌作为民间艺术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存下来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有益的非物质文化成果。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进入多元时代,民间文化艺术也更加贴近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试论茶山诗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
作者:钟俊昆 江凌风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山集》 创作倾向 清峭 轻快
-
描述:曾几,号茶山居士,是北宋末南宋初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传世。他的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爱国忧民的,但惨烈的家国身世以及独特的诗学追求,使茶山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江西诗派诗人的艺术道路,其清峭、轻快、自然平和的艺术特色,开了江西诗派中兴的先声。
-
弘扬客家文化精华 塑造农村文明风尚
-
作者:刘晓军
期号:第11期
来源:党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明和谐 文化精华 客家 历史文化资源 风尚 精神追求 群众基础
-
描述:江西省赣州市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托赣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找准客家历史文化与时代文明的结合点,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客家历史文化,在农村培育出有群众基础和时代特色的共同精神追求,塑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貌。
上页
1
2
3
...
9
10
11
...
35
36
3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