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71)
报纸(655)
学位论文(183)
图书(91)
会议论文(30)
视频(8)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71)
报纸 (655)
学位论文 (183)
图书 (91)
会议论文 (30)
视频 (8)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944)
2012(141)
2011(132)
2010(126)
2009(58)
2007(39)
2006(32)
2005(10)
1992(5)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54)
福建史志(4)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3)
中国戏剧(3)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民族研究(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建筑工人(1)
音乐时空(1)
驿道悠悠话古今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村坊式亭。 温礼明 摄 秋溪老街古驿道。温礼明 摄 李方圆 特约记者赖於艳 阳春时节,细雨蒙蒙,撑一把油纸伞,徜徉在琴江河畔被学者称为“客家驿道”的石城县通往旧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镇的古驿道上,光亮圆润的鹅卵石、泛着青苔的古城墙、微微翘起的马头墙构成了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彩画。 顺着
驿道悠悠话古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村古驿道上的坊式亭极为罕见,是牌坊与茶亭合二为一的清代客家建筑。 ▲秋溪老街古驿道。 李方圆 赖於艳 阳春时节,细雨蒙蒙,撑一把油纸伞,徜徉在赣州石城县的琴江河畔,在这条被学者称为“客家驿道”的石城县通往旧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镇的古驿道上,光亮圆润的鹅卵石、泛着青苔的古城墙、
客家民族服饰福建闪亮登场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0月15日晚,来自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汶莱、印尼等海内外多家客家社团齐聚福建宁化,客家历代民族服饰闪亮登场,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丽君摄(中新社发)
客家匾額館展民族特色文化宗申
作者:宗申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第十七屆世界客屬石壁祭祖大典十六日在“客家祖地”寧化舉行。這是祭祖人員正在給參加謁祖的海內外客屬鄕親撒米祝福。(中新社) 客家匾額館展民族特色文化 客家匾額館坐落於廣東梅州城區江北的客家公園內,作為中國客家博物館的專題附屬館,它是廣東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匾額專題館,同時也是國內文博系統
赴台客家族谱展序文
作者:黄征辉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族谱,又谓家谱、家乘、祖谱等,乃以志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之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之特异图书。吾国族谱之起源,可远溯先秦。魏晋以降,谱牒之学大盛。至宋,民间修谱之风愈炽。梁启超曾云:“我 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
这座客家古民居出了五个黄埔生 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举世闻名,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晋元故居一角 “一门”五个黄埔生 谢晋元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举世闻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对于他参加黄埔军校的经历或许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谢晋元的两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竟也是黄埔生
惠州客家文化广场明年投入使用包括壁画长廊及民族服饰创意馆等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文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 《东江时报》记者张艺明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林旭)昨日上午,“惠州客家文化广场”启动暨 “白马批发城”营业庆典在我市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总面积高达1.7万平方米的惠州客家文化广场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并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惠州客家文
我国首部客家文化大书《客家文化大典》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文化大典 广东老教授协会、岭南客家文化研究院 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年1月 本报讯(记者卜松竹)由广东老教授协会和岭南客家文化研究院共同组编,篇幅达140余万字的《客家文化大典》日前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图文并茂,古今辉映,生动再现了客家人谱写的
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古求能 一树奇葩结籽稠,生根地尾与田头。 飞扬山顶随云舞,落到舟中顺水流。 曲调织成新旧梦,歌声驱散古今愁。 多情更有刘三姐,驾驭鱼龙动九州。 (注:电影《刘三姐》即根据客家山歌故事改编,主演黄婉秋原籍为梅州客家人。)
客家家风:永恒的精神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永泰 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道德洼地”,竟连“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小孩落水该不该救?”“流氓抢劫该不该抓?”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问题都受到质疑。大有“世风日下”之感,令人痛心疾首。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热议。面对社会的道德拷问,笔者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