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伢子的童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袁渝
我的老家是典型的赣南山区,爷爷是个传统观念很强的人,晚年喜欢小孙子在身边陪着。在他看来,有伢子每天绕于膝下,是最好的天伦与幸福!于是,小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回老家陪爷爷。在父母眼里,把小伢子送到老人身边,既可以省却几个孩子每天调皮吵闹的烦恼,也可以慰藉老人独自生活的孤单,是一种对
-
渐行渐远的客家乡村俗事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邱锡凤
新近杀青的一部电影,竟令久居喧嚣城市的我们,霎时想起那渐行渐远的乡村,进而莫名煽动起那愈远愈浓的乡情。这就是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福建首部客家农村题材电影《衍香》。
中学教师魏天启与当地大队书记的女儿黄晓燕要定亲了,于是,这个地处闽西的客家乡村开始沸腾起来,隔壁邻居、乡里乡亲都在
-
尚武客家 一代宗师 ——记广西合浦的“黄飞鸿”赖成己
-
作者:陈海春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赖成己先生像
赖成己的第三代传人黄永初在表演"南蛇过垌"
【先贤】
广西合浦客家人陈铭枢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淞沪战役”中英勇抗战,为中国的抗战历史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这场战役粉碎了日军要在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妄想,给了中国军民精神上极大的鼓舞。十九路军在这场战役
-
客家手工艺 编织竹笠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后者则为男女老少所通用。
编织竹笠需青竹(或称黄竹、慈竹,主要编织上坯)、硬头篁(竹子名,主要编织底坯
-
客家炸春卷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原料:五花肉350克、鱼肉150克、鱿鱼适量、香菇10克、鸡蛋3只、盐6克、味精3克、薯粉2两、清水500克。
做法:将猪肉、鱼肉、鱿鱼、香菇分别剁切成小粒,再一同放在盆中加入调料、薯粉、鸡蛋液、清水拌至成胶,制成肉馅,中火烧热炒锅后,端离火位,用竹手帚在锅上薄薄地扫上一层油,将鸡蛋液倒入锅内
-
武平特有的客家歇后语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武平客家歇后语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特色鲜明。这其中有不少还是其他客家地区人民所不使用的,现收录若干,以飨读者。
岗上的伯公——大家都有份
带樵入山——多累的
炙盎斗猪脚——乱斗
鸭子听雷公——噩噩堆(音)
黄狗泻尿——有都无多
年三十日供大猪——来唔及
唔曾看过大蛇屙屎
-
客家文化评论应得到更多重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的话题,非如此无以彰显《梅州日报》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但从长远看,不应只做政经民生类的硬评论,客家文化评论
-
客家人的鱼篓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惠龙
鱼篓,是客家人用来盛鱼的器物,多由竹篾编织而成。形状灵活生动,制作精巧玲珑。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束颈与漏斗形张。束颈是为了便于系绳,好系于腰间或斜挂于肩上。漏斗形张,是为了便于放鱼,且篓里的鱼不易逃脱,这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因为客家人居住地多为山区、丘陵,那里沟、溪、河流纵横,昔日有水
-
客家女妆
-
作者:郭真义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漫笔“话”客]
清末南社才子叶楚伧到汕头办报之时,作有《岭左剩觚》与《一万里山水美人记》二文,在其中对广东三大民系的女子装扮进行了比较,其最不满的是潮汕女子的装扮:
汕俗妇女尚纤趾,矫揉造作更甚于淮扬间,且有蹑跷过甚,扶杖蹒跚以行者,白头人无论矣,中妇风华,乃亦出此,真不可解。而蝉翼鬓,蜻
-
了解客家文学的一扇窗口
-
作者:罗青山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文学是中国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应该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梅州地处边远山区,文学园地较少,梅州作家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刊、网络,如繁星点点,遍布天宇,难以展现其整体实力,形成集群效应,因而不能对梅州客家文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客观的评价。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