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14)
期刊(198)
学位论文(133)
视频(29)
图书(25)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14)
期刊 (198)
学位论文 (133)
视频 (29)
图书 (25)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29)
2014(314)
2013(120)
2012(131)
2010(105)
2009(65)
2008(48)
2006(16)
2002(4)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2)
赣南日报(49)
福建乡土(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
福建文学(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源流(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诗刊(1)
漢學研究(1)
让客家山歌再度唱响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科发(右)与剧团成员在竹林里紧张排练。 在龙南,现年71岁的陈科发被誉为“山歌王”。一个只有高小文化水平,从未接受过音乐专业培训的地道农民,从60多岁开始竟迷上了唱山歌,到现在不仅能即景即情脱口唱山歌,还创作了上百首反映龙南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系列客家山歌。近年来,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了《杨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河源二十年 一步一创新 1988年1月7日,隶属于原惠阳地区管辖的河源正式撤县建市,现辖龙川、连平、和平、紫金、东源、源城5县1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33.21万人。近日
世客会让河源扬名客家世界 古邑情,客娘颂,岭南文化在这个盛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河源市客家文化公园暨孙中山塑像揭幕 河源文化广场张灯结彩庆祝23届世客会召开 佗城古邑修葺祠堂迎接恳亲乡亲 世客会开幕式歌舞史诗展现客家先祖开拓岭南历史 将世客会会旗交给北海市 参加世客会的香港沈先生四十余年后重访古邑佗城与104岁老乡刘四妹合影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礼琪 通讯员 黄
赣南客家婚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据考证,婚嫁的礼仪和程式,发轫于有了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夏代,臻于周代。赣南是中原汉民南迁较早的聚集区与扩散地,是形成客家民系的摇篮。婚俗在赣南客家地区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当今就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婚俗而言,其程序主要有:相亲、送庚帖、定婚、睄节、报日子、迎亲。 一、相亲 相亲,亦称“提
闽西:客家神话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张胜友 闽之西者,客家祖地也! 似奔似逐山峦游走,如涛如涌林海滔滔,奇幻秘境,人间乐土,便演绎了一部客家神话和传说…… 客家,被誉为东方世界的“吉卜赛部落”。 时序越千年,五胡乱华,朝纲倾裂,战祸频仍。中原汉民饱受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
绚丽多彩的赣南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围屋里的迎春魏玉敏摄 于都唢呐“公婆吹”特约记者康育生摄 客家文化是客家话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广义来说,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客家
客家家训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引言 为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助推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崛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专门成立《客家家训》编写工作委员会,负责《客家家训》的征集与编写。《客家家训》编写中充分体现地域性、雅俗性、时代性、哲理性原则,彰显梅州客家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此项工作得到全市上下的广
赣南采茶戏客家艺术一枝花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谢东琳 采茶戏给赣南人民留下了许多深刻和美好的回忆。这个在赣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戏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一枝花”,它依然在江西及周边省市的剧院、庙宇、宗祠、乡间上演,为客家人瞩目。
客家骄子成中国葡萄酒之父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弼士像。 西樵陈启沅纪念馆。 冯如制造的飞机,打破了西方的航空封锁。他也被美国人称为“东方莱特”。 冯如像。 容闳像。 辛亥革命初兴 张弼士即鼓励儿子加入同盟会 随后又助革命人37万两白银 【人物简介】 张弼士(1841年~1916年),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人(现属梅州市大埔县
浴血大上海的客家抗日英雄
作者:丘峰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军轰炸下的上海火车站 弹痕累累的四行仓库 提要:1937年8月,抗战爆发以来最大一次百万兵力的“淞沪会战”,涌现出几位名留青史的梅州籍名将:骁勇善战的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大埔籍);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个将领黄梅兴(平远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