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使命为先润无声艺术播洒两岸情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詹秀蓉 “我这次特地从美国回来参加在赣州召开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觉得有一种使命让我无法推卸,这也是我多年来在书法艺术创作上体现的海峡两岸情,希望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合作有更广阔的前景。”8月13日,出席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台经贸文化
客家艺人郭英雄的竹雕情
作者:李荣慧 徐金侦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方方如琥珀般的竹段,上面栩栩如生地刻画着朱雀白虎、洛神麻姑、观音金刚、荷花牡丹,以及各种瑞兽、人物、花卉等造型各异的图案,或线条繁复,或古朴飘逸,件件都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这种工艺被称作为竹雕,它的材料就是竹子。竹子,这种赣南最常见的植物兴许并不令人觉得好奇,然而在郭英雄的眼里,它们可都是活生生
你的风情我眼中的风景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五龙客家风情园一角。(资料图) 五龙湖天然游泳场。(资料图) 远眺五龙客家风情园。(资料图) 去过很多地方,大城市、小乡镇四处跑,但离开之后却大多没有什么印象,因为总是来去匆匆,总是有各种目的和任务。期待一次轻松自在的旅行,无需车马劳顿,却可亲近山水,还可感受文化,
客家围屋如何寻求突围
作者:傅亮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特约记者傅亮 近来,“西安兴教寺被拆迁”“凤凰古城门票调整”事件,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去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赣南客家围屋名列榜单。进入预备名单的客家围屋现状如何?今后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近日,记者在“客家围屋申遗主
天下客家是一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11月29日,广东河源会聚全国各地的客家文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中央和有关省市三十多家媒体,举行了第23届世客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暨《古邑客家》全国第一家客家文化电子杂志创刊上线,以及客家文化论坛、客家文化采风等世客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是一次传达客家亲情的联谊
客家俗语探源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照 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不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画龙点睛、寓意深远。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客家俗语,每句后面都有一个历史故事。下面,我介绍几则家乡的俗语。 第一则,“难解千字结”。此语指邻里之间、亲友之间或上下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至于为何选用这个“千”字,而不用“百”或
客家名菜―荷包胙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安“荷包胙”是流行于江西省原南安府(今大余、南康、崇义、上犹一带)的一道名菜。每逢红白喜事,主家答谢亲朋好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荷包胙”。 “荷包胙”享有盛名,与清朝时南安府的戴状元有关。相传,乾隆时大余县的读书人戴衢亨高中状元后,大摆宴席谢请四方乡邻。因为讲究“状元席”的排场,厨师们就用本地的荷
让“客家鞋垫”搭上旅游车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罗惠荣 凡是到赣南农村生活过的人,都见过农家女绣鞋垫的情景,在她们飞针走线之间,一双双精美的客家鞋垫展现在眼前。它带着客家人勤劳和智慧,成为馈赠亲朋的礼品;它带着客家少女心灵手巧,成为珍贵的嫁妆。长期以来,它仅仅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流传,而没有成为一种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开发“客家鞋垫”为特色旅游
客家古村 文化瑰宝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照 1999年以来,我先后发表了数十篇客家方面的小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取材于赣县田村周边,并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有人问我:“田村真像你所写的那样好吗?真想抽空去看看。”也有人问我:“你似乎有写不尽的田村事,道不完的家乡情,为什么不多写写赣州?”我想原因有三—— 首先,田村是我的故乡,谁不说自己家
《客家学刊》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由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编的《客家学刊》第一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辑分研究论文、理论探讨、研究报告、书评等板块,收录了12篇文章,共28万多字。这些文章是谢重光、饭岛典子、罗烈师、黄志繁、庄英章、万建中、王东、杨彦杰、文智成、曹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