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客家是一家
【版次】第A08版(文化·客家风·广告)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挂接】
【全文】
□文瑞 11月29日,广东河源会聚全国各地的客家文化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中央和有关省市三十多家媒体,举行了第23届世客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暨《古邑客家》全国第一家客家文化电子杂志创刊上线,以及客家文化论坛、客家文化采风等世客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是一次传达客家亲情的联谊会,也是一次呈现河源风采的展示会,特别是河源以大客家情怀,宣导“客家当自强”的理念,以及第23届世客会确定的“古邑情,客家情”主题,赢得了客属地区各联谊会代表的充分赞许,也引发了笔者的些许思考。 “天下客家是一家”。世客会是目前国际上联系最广、影响最大的华人盛会之一,已成为全球客家人恳亲联谊的桥梁、团结合作的纽带、互惠互助的平台。世客会不仅仅是客家人的聚会,已发展成为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促进和平的世界性国际会议。世客会自1971年开始举办,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申办城市借大会平台赢得了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机遇,产生了新活力。世客会使每一个主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无不迅速得以提升。广东河源市敏锐地意识到世客会的巨大影响力,适时地提出申请并获准举办2010年第23届世客会。 然而,有一个问题摆在河源人面前,第23届世客会打什么牌?之前,龙岩打了“客家祖地”牌,梅州打了“客家大本营”牌,赣州打了“客家摇篮”牌。河源从毗邻地区,特别是赣州汲取了经验与做法,也拓宽了思路。河源是纯客属地区,与赣州山水相连——从定南流出的东江水穿越河源全境,两地客家历史、风情、民俗、语言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境内龙川县的佗城独具特色,至今仍存有越王井、越王庙等珍贵的文物遗迹,对研究早期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有着其他客家地区所不能比拟的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赣州第19届世客会的主题是“客家亲,摇篮情”,河源借鉴之,确定第23届世客会的主题是“古邑情,客家亲”;第19届世客会确立了赣州“客家摇篮”的地位,河源借鉴之,欲借第23届世客会确立其“客家古邑”的地位。显然,河源有些谦和与宽容,它将自己摆放在一个更具体更低点却更有亲和力更有影响力的文化位置。 其实,世客会举办方主打任何一张牌,目的都是为了彰显本土的文化力,彰显客家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一个主办城市都想通过成功举办世客会来实现客家人的富强之梦,每一届世客会主办方都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挖掘、彰显本土文化,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所有主办过世客会城市不同的是,河源市视野更为开阔,在“客家当自强,文化展新姿”的理念下,离世客会正式召开倒计时一周年即开展了巨大的舆论宣传与造势,并以此为抓手为契机为动力,有条不紊、大刀阔斧地开展文化活动、市政设施建设、酒店景区改造、对外客属联络、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如此,没有单纯地把世客会看成是一个国际会议来对待,而是借其势借此力借这个平台,把全市工作统归到办好世客会这个总题目下来做文章,真正体现了对“文化是生产力”“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深刻理解。 为迎接世客会,河源光硬件建设的投入就达到二三十个亿,软件方面,处处彰显大客家情怀,比如投资6亿建设的大道叫“迎客大道”(迎接天下客家人),拍摄反映全球客家风情风貌的大型专题电视片《天下客家》,编撰反映客家人文历史的客家古邑文化丛书、创办宣传全球客家文化的全国第一份电子杂志《古邑客家》,与香港联合举办全球“客家女选美”活动……均着眼于大客家,而不仅仅是河源客家本邑,博采各家之长,尽展客家风采。 多年来,各个客家地区以自我为中心,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调,主打的牌无不响当当,内涵却大同小异,争的无非是谁大、谁久、谁远、谁多、谁早、谁深……冷静下来,我们当深思,纵然口号贯穿古今、声震四方,却没有真正赢得全球客家人的心理认定、赢得本邑客家人的心灵响应、没有因此而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虚荣的口号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粤闽赣边际地区的梅州、韶关、河源、龙岩、赣州,都是历次迁徙而来的中原汉先民落脚生根的家园,哪里都是客家人的祖地,哪里都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哪里都是客家人的摇篮,哪里都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何必彼此、先后、远近、多少分得这般细致?以世界的视角来看,在海外客家人的眼中心里,粤闽赣边际地区抑或中国任何一处说客家话的人类居住区,都是他们的故园,否则,他们为何如此热衷于参加一届届世客会,而丝毫不在意它在哪里举办,他们冲的就是那份“故园情”、那份“客家亲”。着眼全球,天下客家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