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盼成客家八音傳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十三歲的陳宥丞熱衷客家八音,在屏東佳冬客 家八音協會學習椰胡,樂此不疲,他表示要把古 老的樂器傳承下去,也希望能成為客家八音的傳 人。(中央社)
初中生盼成客家八音傳人
【中央社屏東縣一日電】屏東佳冬客家八音協會成員多數是六、七十歲老人,十三歲的陳宥丞讓人注目,只見他拉椰胡和老人們抖動同一韻律
-
“老地变后土”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俗语正解】
丘桂贤
墓地,客家人俗称之为“地”,客家人为先祖建造的墓多为地堂式墓,是二次葬和风水文化的产物。后土原是总司土地的神,与苍天对举,常称“皇天后土”。后来,土地神的职能逐步细分与人格化,于是便有了分管阴宅、守护墓地的后土。民间建造坟墓时,都会在每座墓侧建造一座坟包样的后土。
通常,人们扫
-
食、喝与“肚渴”
-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俗语正解】
客家人的饮食用语往往不用“喝”或“饮”字,而是用“食”代替,比如食水、食茶、食酒、食粥等;口渴时,纵使嘴干舌燥,客家人也用“肚渴”一语来表达,“渴”与“肚”实乃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
同样,我们还是从语言避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旧时,客家人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倘若每日能够食上米
-
客家嫁妆中雨伞的由来
-
作者:蓝玉文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嫁妆乃娘家陪嫁之物。依客家民俗,嫁女之家,必须于佳期前夕备好嫁妆,供女子出嫁时带往男家。
魏晋时期,嫁妆只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唐宋以后,泛指女子所有的陪嫁品。民间嫁妆什物名目繁多,主要有箱、橱、桌、椅、凳及服饰、衣料、鞋袜、被帐、盆桶等日 常生活用品,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来形容
-
客家菜偏咸预防中风少吃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都记者 曾文琼 近日,天气炎热,经常出入空调房又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常常会因不适应气温变化而中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安定教授近日坐席“南方健康大讲堂”,指出要预防中风复发要坚持服抗血小板药,而不能完全依靠中药、保健品治病。
高危患者不要乱停药
有研究指出,在国内各大医院的急性
-
「四句頭」客家山歌表真情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月光彎彎勾對勾,金?u銀?u掛兩頭,阿哥舂牆妹送水,同心合力做土樓。」十餘首客家山歌,串聯起整場表演,也是《土樓神韻》呈現的另一個客家元素。
據說,全世界的客家人都能憑著「四句頭」的客家山歌互相尋找和結識。以口傳為基礎,代代承續的客家山歌,在修辭手法上傳承詩經之「十五國風」,以「賦、比、興」
-
明清时期客家人的碾布石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版《平远县志·生业》
【拾遗】
最近,在平远县仁居镇木溪村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妙备庵遗址,发现一块明清时代的碾布石 (如右图)。该石为凹形,用青色优质花岗岩打造,底部宽61厘米,平整光滑,上部两端距离93厘米,厚25厘米,重约200斤。清嘉庆二十五年(
-
千底鞋穿出的客家年味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欧阳国
“做双布鞋千万针,缝缝密密真苦心,出哩几多手指血,拗断几多绣花针。”这首《做双布鞋难打难》的客家山歌道出了客家妇女纳千底鞋的艰辛。“过新年,穿新鞋。”说的是我们客家人新年穿上新纳的千底鞋。过去,在我们村子里,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还是结婚生子的婶子们,甚至是还没出嫁的姑娘都会纳千底鞋,
-
台湾:贺岁微电影《客家好爱你》春节献映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幽默的新春贺岁客语微电影《客家好爱你》,已在1月22日至1月29日农历春节期间于电视、网络媒体感动献映,
-
大話八閩:客家美食「九門頭」一餐食一牛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九門頭」食材與做法頗為複雜,有一餐食一牛的說法。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羅展陽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麗寬 龍岩報道)在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閩菜中,客家風味得到了海內外眾多食客的青睞。素肥鹹香鮮熱兼備的閩西客家美食,最負盛名的當屬牛系列,如牛肉丸、牛肉兜湯、牛雜湯等。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