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客家将成为客家研究新课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 “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说起客家人,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山里的围屋,客家似乎一直都与大山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查阅客家人历史大迁徙路线,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少客家人还来到了闽西、广东等沿海地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深圳这座滨海移民城市,其原住民的60
-
客家人的“前世今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东省拍2011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27日举行。图为参加本次拍卖的王雪涛创作于1935年的国画精品《花鸟四屏》。
文化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会说客家话不一定是客家人,就像会说英语不一定是英国人一样。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最具标准解释性的符号形态,谓之“围屋性”。
围屋集家、祠、堡
-
■乡味客家菜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乡味十足的客家菜,已不同于广州菜和潮州菜的清淡,浓郁酥香的野味和家禽更有其独特风味。
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
-
“客家”新说
-
作者:聂传清 李炜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独特的“客家人”和“客家人现象”,长久以来不曾离开人们的视线,8000万海内外客家儿女自然是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移民与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海内外学者就客家文化的传散与接续、客
-
客家道统薪火相传是客家人的骄傲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刘少雄
记者:近一个时期,《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大篇幅推出您表现闽西客家人文精神方面的作品《价值连城》和《闽西:客家神话》。请问:这是您第一次以文学的方式对闽西客家人文进行全景式扫描吗?你创作这两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呢?
张胜友:客家作为东方世界的“吉卜赛部落”,其迁徙历史源远流
-
救救大万世居
-
作者:曾海城 陈文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有着22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大万世居。
●一些地方种起了瓜果。
●老房子的墙体严重失修。
●除了老祠堂修缮得较好,旁边的老房子都缺少有效修缮。
◎以前坍塌的房子就算了,现在好的房子要保护好,再塌下去世居就没了。
———曾在大万世居居住过的居民曾利华
◎现在深圳的文物破坏和
-
救救大万世居
-
作者:曾海城 陈文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以前坍塌的房子就算了,现在好的房子要保护好,再塌下去世居就没了。
———曾在大万世居居住过的居民曾利华
◎现在深圳的文物破坏和古村落消失的速度太快了,跟“深圳速度”有一拼,让人很痛心也很无奈。
◎政府不应只做表面文章,要多听取民间的声音,把对文物的保育和对文化的传承工作落到实处。
——
-
客家传统美食如何俏销四方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宽敞明亮的黄元米馃生产车间。
员工正在包装黄元米馃。
○吴建光 记者刘念海 赖天然 文/图
近日,在赣县富强农业合作社大院内,一箱箱包装精美的黄元米馃被装上货车,准备运往各地销售。对于“黄元米馃第一村”——赣县田村杨梅村的农户来说,“黄元米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小吃,是一份祖祖辈辈传承
-
百年客家瓷画像,路在何方?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蒋洪亮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向记者介绍客家瓷画像的创作过程。
○记者刘航 刘念海 文/图
“赣南客家瓷画像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经广泛应用于客家人的生活。平常人家使用的日用器皿,如水杯、花瓶、碗盆甚至首饰挂件上,都能觅其踪影。除此之外,客家瓷画像因其容易保存流传的特点,逐渐成为那个
-
以“六堆”精神凝聚客家族群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六堆客家人拥有自己的运动会
六堆义民“忠义祠”
2010年10月9日至16日,梅州市农业交流考察团一行19人,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赴台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考察活动。
魏宇文教授在体验客语自学
追溯客家先民的来台历史,最早大约可以推溯到明郑时期,据说他们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