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客家論壇引資千億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左起)蔣長芳、陳小山、林碧紅及李建榮介紹論壇。
兩岸客家論壇引資千億
簽約項目七十四個 出席人數將成歷屆之最
【本報見習記者方俊明梅州廿二日電】第五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媒體記者見面會今天在梅州舉行。主辦方透露論壇期間將共有簽約項目七十四個、投資總額逾一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明天(廿三
-
梅州客家博物館文化“大觀園”鍾新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州客家博物館文化“大觀園”
座落於“世界客都”廣東梅州城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近年來成為梅州市向世界展現客家文化的大觀園。
中國客家博物館硏究部的王秋珺說,博物館自二○○八年正式開館以來,迎來各方嘉賓、學者和遊客,尤其是去年三月博物館免費開放至今,參觀遊客已近百萬人次,其中有不少來自印尼、
-
粵東客家仙茶“遇暑升溫”
-
作者:宗申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粵東客家仙茶“遇暑升溫”
入夏以來,廣東連續發佈藍色高溫預警。面對“居高不下”的天氣,市民想盡辦法消暑降溫。而被海外僑胞稱為“仙茶”的竹殼茶此時便成為了人們降暑的法寳。
竹殼茶是客家地區特有的傳統保健茶,在當地已流傳近四百年。因其用竹殼包紮成五個連珠葫蘆狀又名葫蘆茶,內含鴨腳木葉、葫蘆茶、雞骨草
-
大埔發揚客家美食文化仲新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埔發揚客家美食文化
客家飮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有着“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美譽的廣東大埔美食就很好地詮釋了客家飮食文化。港澳台同胞及海外華僑每回桑梓,總要品嘗一下家鄕的傳統食品,以慰思念故土之情。
歷史悠久
漫步在大埔湖寮同仁路美食街,兩邊的美食店飄來陣陣香味,讓人垂涎欲滴。這裡
-
客家文化節豐富節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嘉賓為“客家文化節聯歡晚會”開幕式鳴禮炮
嘉賓參觀書畫展後留影
客家文化節豐富節慶文化
張裕出席慶典盼活動越辦越好
【本報消息】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為本澳獨特的中西文化增添新亮點,澳門廣東興寧市同鄉會昨舉辦“第一屆澳門客家文化節”,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出席時表示,客家文化節是本澳節慶文化的
-
客家土楼掀“交响乐之春”高潮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福建永定土楼
与第一届交响乐之春相比,从4月6日到25日举行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最大特色是主打原生态音乐。日前,此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迎来高潮。年届80高龄的女指挥家郑小瑛执棒厦门爱乐乐团,带来了被誉为“客家音乐文化史诗”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土楼回响》以世界文化遗产福
-
龙南客家:“池塘”赛龙舟
-
作者:蔡石海 刘福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赛龙舟。赛龙舟一般在江河中,然而,在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燕翼围所在地———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举行的太平龙舟盛会,则在大池塘中举行,别有一番情趣。$$太平“池塘”龙舟赛是赣南18县、市端午节的独特活动,也是赣粤边际客家人的盛大节日,自明弘治年间创办以来至今490余
-
吃惠州客家菜有股家乡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马来西亚学生对市一中食堂饭菜称赞有加。 《东江时报》记者吴远方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吴远方 通讯员曾威 邓碧军)“市一中食堂的饭菜好好吃,再来一碗!”昨日是40名马来西亚学生到市一中交流学习的最后一天,他们参观校园并品尝食堂饭菜。
8日,40名马来西亚学生与40名市一中学生结对子,展开了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