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
作者:古小彬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深日久又经多次搬迁,其中间明显已有一条裂缝。匾额目前由“渡琼会馆”创办人钟鹰扬(1856—1911)的孙子钟振
-
客家平伙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平伙宴是普遍流存于客家地区民间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方言称之为“打平伙”,闽西、赣南客家人称之为“打斗伍”,粤东客家人叫做“打斗四”或“打斗八”,在台湾客家地区叫做“打斗叙”。这是民间自愿凑份子聚餐的一种形式。朋友相聚,农闲时节,该种的种了,该收的收了,囊中又有点闲钱,便邀集起来聚餐,一饱口福,
-
客家媳妇山东女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勤劳的客家妇女。蓝巧摄于大埔(图文无关)
【家事春秋】
吴松山
我的母亲孙翠香,山东人氏,今年七十有五,养育了二子一女。母亲有其平凡的一面,也有其不平凡的一面,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女人,为了照顾远在千里从未谋面的家婆,毅然告别婚后不久的丈夫,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在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的日子,带着三
-
赣州客家米馃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妇女年关时的必修课。
游客在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体验打黄元米馃的乐趣。
【特产】
年关将近,便到了打黄元米馃(类似梅州客家人的“黄粄”)的时候了。赣州农村里的石臼被妇女们清洗得干干净净,打米馃的木梓棍解禁下楼,灌木灰制成的金黄色碱水也储在缸里,打米馃的前奏由此开始。
接下来的蒸
-
客家桐花祭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桐花绿意葱茏,繁花似雪,成为客家人的精神意象。 董茂慧 摄
□ 宋客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绿意葱茏。放眼望去,满是梦想。
暮春时节,南中国的丘陵山地,满山满谷满坡的桐树绽放着洁白的花朵。春风微熙,高天流云,青翠肥硕的叶片波涛汹涌,喧虺了整个森林;春天雨水多,淅淅沥沥的雨丝飘在山谷,打在绿
-
客家凉帽,别被“荒凉”了
-
作者:阮晓光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少女在表演客家风情歌舞。(新华社发)
村内的客家老屋。
原村民迁到了附近的甘坑新村。
甘坑村正和城市化“接轨”。
千年古村甘坑村要“变身”,非遗技艺传承遇“断层”——
位于布吉街道的甘坑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原村民老村落,过去是一座以“凉帽”出名的
-
梦里客家美丽橙乡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业务涵盖了产业上游的种苗培育与推广种植,中游的茶油加工、精炼,下游的茶油的精深开发及其副产物茶粕、茶壳等
-
到客家店吃出健康
-
作者:梅云霞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吃货团”第一期
深圳市金元素客家餐饮有限公司
地址: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路11-4号
简介:客家餐馆在深圳不计其数,虽然它正式开业不足2月,却以原汁原味、货真价实在业内赢得口碑,成为周边吃客家菜的首选之一。
口感偏重“肥、咸、熟”的客家菜,在广东菜系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招牌菜梅菜扣肉、盐焗鸡
-
蛙声一片啖土鸡香飘陋巷十八载
-
作者:符芳晓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咸菜猪血煲。
清炖土鸡,鲜香。
客家焖猪肉,吃起来口感好又不油腻。
有那么一种餐馆,门面不显露,食客们需打听“你推荐的馆子开车怎么走”,并通过G P S定位才能找到。虽不好找,但好吃的食客仍乐此不疲地转动方向盘,朝着美味奔去。标记饭店,就是这一种。它位于城中村,从市区三环出发,经老
-
龙南杨村:客家山村古韵浓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造型独特的石拱廊桥——太平桥。记者许军摄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及“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的燕翼围。记者许军摄
端午节期间的池塘龙舟赛,吸引着八方来客。杨炜摄
傅亮记者许军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城市里住久了,如果想要找一处风景、风俗与风情俱佳的乡村去走走,怀古思悠,放飞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