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65)
期刊(678)
学位论文(77)
视频(33)
会议论文(13)
图书(1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65)
期刊 (678)
学位论文 (77)
视频 (33)
会议论文 (13)
图书 (13)
按年份分组
2015(33)
2014(894)
2013(406)
2012(431)
2011(354)
2010(303)
2009(194)
2008(136)
2007(68)
2003(5)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588)
闽西日报(228)
赣南日报(176)
其它(112)
深圳特区报(72)
海峡导报(59)
羊城晚报(58)
福建日报(38)
台湾工作通讯(2)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1)
内埔天后宫观音念佛仪式及念佛会之研究
作者:赖怡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念佛仪式  宗教功能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  念佛会 
描述:根理論作為分析方法,除了搜集文獻外,更以參與觀察及訪談法蒐集資料,藉此分析儀式及念佛會,並探討宗教信仰之功能。研究發現念佛會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包括固定日的念佛儀式,以及特殊日的拜願儀式、拜八十八佛儀式、道教拜斗儀式,各種儀式的目的、程序等各有其異同。念佛會成員參與儀式之原因包括心理與生理因素、個人興趣、旁人影響以及其他因素,以上可歸納成個人內在需求及外在環境兩種層面。另外,念佛儀式與念佛會之特色包括「中老年及中低社經地位女性為主要參與者」、「以客語念誦儀式為唯一共同活動之非正式團體」、「佛教與道教儀式並存」,以及「彈性化的修行方式」。最後,念佛儀式與念佛會所展現的宗教功能包括「摒除雜念及增強心理承受力」、「凝聚宗教社群」、「推動個體學習與成長」、「強化宗教信仰」以及「約束個體行為」。綜上所述,本文研究對象印證了宗教信仰與儀式的多種功能,也展現出它們對於個人、社會的正面影響,彰顯出宗教信仰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中的重要價值與貢獻。
探讨客家料理餐厅服务品质之满意度:以苗栗地区为例
作者:余金凤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料理餐厅  餐点品质  服务品质  满意度 
描述:卷712份,有效率為94.9%,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消費者人口統計變項,對餐點品質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美浓客家菜肴文化之研究:以美浓三合院餐厅为例
作者:刘瑞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菜肴  腌制  烹调  族群 
描述:本文由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的形成與演變,探討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的特殊性;並且由烹調方式及醃製手法傳承客家菜餚文化的脈絡,找出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發展的方式。以美濃三合院餐廳為研究的範疇,研究客家菜餚文化在美濃客家餐廳中的發展。本論文內容將分成三大層面:第一探討客家菜餚之形成過程與演變。以原住民、日本及閩南族群為探討的方向,分析在時代及環境的變遷中,美濃客家菜餚文化所受到的影響。第二探討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的特色。探討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客家儲存食物的方式。從烹調方式的使用以及醃製的手法,了解客家菜餚文化的特色。第三探討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的發展。以歷史及地理因素分析族群接觸對美濃客家菜餚文化之影響,並以具地方特色的客家菜與休閒消費模式的客家菜分析觀光發展對美濃客家菜餚文化之影響。在美濃客家菜餚文化的發展方面,探討美濃客家菜餚如何改變才能提升客家菜餚文化的地位,讓客家菜餚在客家餐廳的發展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最後,以客家女性擔任客家菜餚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出發,探討以經營上的創意在現代客家餐廳中發展客家菜餚文化的方式。
一个客家文化景观—新屋乡大溪漘地区的公、祖塔
作者:叶惠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厅  祖塔  文化景观  景观形态  空间配置  社会网络  仪式行为 
描述:由對其器物、社會、精神三層面的剖析,瞭解此一文化景觀之整體面貌,同時突顯新屋鄉大溪漘地區居民的空間觀與當地的人地關係。
首先針對公廳、祖塔的器物層面進行探討,可知公廳為舊時老屋在現代化衝擊下,自然演變而成的宗族家廟;祖塔則是族人出錢出力興建而成,為宗族振興的具體指標。景觀形態方面,公廳、祖塔的主要景觀有異曲同工之妙,擇址原則也十分類似。在空間配置方面,新屋鄉大溪漘地區居民在居住上對公廳的接受度很高,不排斥與之為鄰;對祖塔亦不排斥與之為鄰,但距離稍遠,且有心理上的忌諱,民宅在座向與視野上均盡量迴避祖塔。
藉由對公廳、祖塔社會層面的探討,可以發現公廳、祖塔在社會網絡、對外的社會互動等部分,均有良好且密集的社會運作。公廳、祖塔亦是維繫族人社會關係的重要存有物,其強化了原本因工業化而逐漸衰微的宗族組織的運作,是族人慎終追遠、集體團結的具體表現。在儀式行為方面,新屋鄉大溪漘地區居民視公廳中的阿公婆牌為家神,因此祭神所需的牲禮、金紙,在公廳祭祖時均可看到。祖塔的性質與一般風水墓地無異,拜塔多使用銀紙,除了拜塔該日外,其他時間鮮少有人會至祖塔上香,實與其「陰」的空間性質有關。
最後分別由公廳、祖塔的器物層面以及社會層面出發,延伸論述出其精神層面的景觀內涵:居民在創建和使用公廳、祖塔時,充分表現出傳統神聖空間的位序與要素。族人無論相距多遠,均會回到此存在空間感受個人及宗族的「內在存有性」,共同體現對祖先的崇敬與世系香火的延續。公廳、祖塔的性質與地位對聚落的空間配置產生影響,決定聚落中的空間配置情形。在社會網絡方面,可以看出派下子孫分布範圍相當廣大,公廳、祖塔是子孫生命最後的終點站。儀式行為方面,在每年週而復始、循環不已的神聖時間中,祖先與子孫獲得剎那間的交會,足以讓子孫感受到祖靈的真實存在,族人集體至公廳、祖塔祭拜祖先的習俗會世代延續下去。
結論歸納出新屋鄉大溪漘地區的人地關係與區域特色。在整體景觀內涵方面,公廳、祖塔是新屋鄉大溪漘地區顯著可見的文化景觀;是運作鼎盛的社會產物;是居民的信仰中心。在人地關係方面,公廳為「陽」的家神駐所,祖塔為「陰」的祖靈所在,其性質的差異對聚落空間配置與社會活動的影響甚大。後代子孫惟有視此處為宗族的祖居地、發祥地或根據地,才會在聚落中興建公廳、祖塔,故公廳、祖塔是新屋鄉大溪漘地區宗族視此處為該族發祥地、根據地的具體指標。公廳、祖塔成為超越地域與時間的宗族精神象徵物。
台湾客家餐厅营运模式与乐活风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县、台中
作者:张美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饮食  生活风格  台湾料理  乐活 
描述:為人類過往的飲食習慣,導致環境與身體的超載,乃是亟待反思與改革的關鍵。一旦注重、投入者日增,樂活不止左右文化,也左右消費,勢必形成一波新的生活風格。這對現今的飲食習慣衝擊極大。客家飲食如能及早積極回應,以樂活來改造、提升,創造新的文化品味與價值。如此,必能具備國際化的潛力,落實永續經營的理想。雖然目前相關單位尚未針對客家餐廳進行總體調整與提升,本文仍依樂活觀點,就客家餐廳現況提出改良建議,建構它與樂活價值的連結,以期因應時代趨勢,開創新局,讓客家飲食具有它獨特而有品味的樂活風格,成為客家文化的標記,創造台灣料理的里程碑,而更有效播揚客家文化。
客家餐厅评鉴制度之检视:新北市与苗栗县个案分析
作者:黄博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管道理论  餐饮评鉴  客家饮食文化  评鉴制度 
描述:織、人士與學者專家為輔。 本研究彙整台灣北部地區之餐飲評鑑活動之外,亦收集探討國際間餐飲評鑑系統的相關資訊,進行餐飲評鑑活動執行狀況比較,相關建議如下: 1、餐飲業評鑑制度須建立於公平及公開之原則,透
广西公会镇客家话常句式研究
作者:杨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会客家话  句型和句式  句法结构 
描述:入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对比研究提供更多真实语料和语法事实。
体验行销、顾客价值、行为意向关系之研究-以台中市客家餐厅为例
作者:卢怡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体验行销  客家美食餐厅  行为意向  顾客价值 
描述: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將體驗行銷、顧客價值與行為意向相互連結,建構一整合性的觀念性模式以探討不同構面間的因果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1. 體驗行銷對顧客價值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2. 顧客價值對行為意向
允诺的跳票与兑现-以陈水扁在两千年大选时核四停建与客家
作者:许俊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核四政策  客家政策  政见允诺  政策合法化  政策窗  政策过程 
描述:會開始在政策過程當中開始向前推進,企圖完成該特定競選支票所挾有的政策階段目標,逐步開展政見允諾的兌現工程,而政策合法化階段是本文研究架構的核心。
核四停建與客家政策是陳水扁在第一屆任期當中較受矚目的公共政策,其構想都來自於選舉當時的政見允諾。核四停建政見兌現了一百一十天之後卻恢復興建,政策合法化過程中充滿爭議與對立衝突;客家政策在政策合法化階段格外平順,相關政見也都順利兌現,兩政見兌現與跳票的關鍵場域都發生在政策合法化的階段。
在研究架構中,本文提出三大影響變項。首先,在選舉時,政見本身帶有的共識性或爭議性是決定政見兌現與否的最主要關鍵;其二,則為行政部門的政策合法化策略良拙;其三而整體體制環境對於政策運作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不可否認的,政見兌現與否的最直接影響為選票的增加或流失,但是對於學術領域來說,從政見的角度觀察公共政策的運作,也是觀察與研究政策責任歸屬的全新嘗試。
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
作者:刘文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  土楼群  厅堂  宗祠  家庭  家族  宗族  节日仪式  文化生态  共生 
描述:在土楼群中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其作为家族之间、宗族范围内的向心性,其中包蕴了从家庭到宗族、从生人到亡者、从现世到过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在节日仪式中体现的更为充分。实际上,上述转变表现出了建筑空间与节日文化之间的契合与共生关系。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楼周围出现了大批混凝土小洋楼,这种变化较原来土楼群文化生态而言,则表现出厅堂的复制与宗祠外围建筑密度加大的新格局。虽然厅堂在数量上大大增加了,厅堂原有的绝大部分功能却丧失了;而宗祠不仅数量没有变,围绕其的节日仪式也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客家宗族精神却呈现出了一贯的稳定性。相对于土楼群的原有文化生态,新出现的厅堂“扩散”与宗祠“凝聚”,为本文从建筑空间关系与节日仪式之间的联系中,找到了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土楼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