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族群关系看清代台湾桃竹苗地区义民信仰区域差异──以清代苗
-
作者:张正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苗栗 区域史个案研究 桃竹苗地区 北台湾客家史 客家义民信仰 族群关系史
-
描述:苗栗義民信仰中,有一重要制度為「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其為清代苗栗地方人士,可藉由出資金來加入「苗栗義民祀」會友,且其會友身分不但可世襲,百餘年來又不斷有新會友加入,最終成為清晚期的「苗栗義民祀
-
赣南地区客家传统银饰研究
-
作者:王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传统银饰 历史文化传统 艺术特征 文化观照
-
描述:已经或正在丢失的东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客家传统银饰艺术所处的曾经的历史文化传统开始分析,了解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自身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从形制多样的银饰种类开始,去细数材质的搭配,工艺的融合,从而去探寻造型的美感和纹样的生动;再次在比较的视野中,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对比,从而总结出其具有的总体特点,了解其不可复制的艺术本质;最后上升到文化的角度,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进行文化层次上的观照和审视,从其功能入手,在民俗文化的聚焦下,逐步走进它所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征。在对客家传统银饰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从表征到内涵,从艺术到文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详细阐述的过程中,让我们经历了一次艺术的洗礼,实现的是视觉冲击在文化认知意义上的延长和拓展。穿行于历史、艺术、人生和文化的维度,在客家传统银饰的画卷中,体会到的是客家人在历史中步步维艰的历程,感悟到的是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感,理解到的是艰难却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得不思索的是对客家传统银饰的保护与传承,提醒人们在未来发展的文化语境中,要用警醒的目光去关注一直在路上的客家传统银饰艺术、客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在现代性基础上精神的本质的高扬。
-
从福建省乡村社区大学的建设看农村发展模式选择
-
作者:谢佑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建省 乡村社区大学 乡村发展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描述:从2007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陆续创办了多处乡土教育试点,其中包括福建省建立的各种类型的乡村社区大学。乡村社区大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能够改变农村现有教育体制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并从中探寻适合福建省情的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并结合当前福建省乡村社区大学建设发展的实际案例,即莆田汀塘社区大学、龙岩培田社区大学、泉州福田社区大学以及福州林柄、关中故乡农园等若干项目点在当地农村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整理出福建省乡村发展管理的模式,即:莆田汀塘社区大学:以文化为入口,以教育为平台,让村民对自己的村庄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开始接受并融入即将到来的生态城镇化大潮中;龙岩培田社区大学:立足于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搭建平台协助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生态农业、客家文化为主题引导有组织的、健康的村级经济体系构建;福田社区大学:以生态文化教育为中心,引导当地茶叶生产和经济向生态经济型茶业发展,既治理农业环境的面源污染,又提高安溪茶叶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福州郊区“社区大学”:以社区支持农业为导引,通过城市居民支持乡村农业生产,既解决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保障农民增收,是促进城乡互信互动的最佳路径。上述四个由社区大学在福建省成为引导农村文化和产业建设的范式(Paradigm),对促进中国的乡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和福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个样板。
-
长汀古城客家民居建构研究
-
作者:柴文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汀 客家民居 建构 建造三要素
-
描述:界磨合实践中产生的顺应自然,忠实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及客家历史的物质载体。其中所包含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是千百年积淀而成的地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这些冲击,客家民居的保护更新多呈现出混乱及建设无序的状态,急需吸收其建造经验,研究总结其建构过程,总结提取本质,进而对振兴地域社会经济文化,保护地域特征,延续地域文脉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福建省长汀县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的视角,在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考察与访谈。基于建构理论认为建造由地点、类型、建构三者持续交汇作用产生了最终的形式,从以下两大部分对长汀古城客家民居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三四五章分别叙述了长汀古城客家民居建造三要素的内涵及其意义。首先,从客观角度对长汀古城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传统文化思想、宗族社会特点、伦理道德及审美观念进行了梳理;再次,归纳了闽西客家府第式民居的类型,总结其民居平面建筑形制、外部造型及空间元素构成特色等;最后,去除表象,直达内里,运用建构的视角着重对长汀古城客家民居材料、结构与构造方式等要素进行细致剖析,并对其细部节点,各种装饰特色,情感与审美的植入进行研究探讨。第二部分,总述三要素(地点、类型、建构)之间逻辑关系具体是如何产生及相互影响,并对其最终产生的长汀客家民居形式进行细致描述与研究,再对由这些成分因子组成的古城进行了格局及特色分析。最后,思考三要素的现代提取,回归正本,正视“形式只是结果”的理论,呼吁建造的逻辑才是地域建筑再创作的源泉。
-
台湾地区客家武术探微
-
作者:罗凤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武术 西螺七欠 浮罗山区 朱家教
-
描述:境,即有不同的應對,而文化內容與形態亦會有所不同。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傳統文化與客家精神逐漸沒落,在研究調查臺灣地區客家武術的狀況與意涵,對照海外客家武術的傳承,其所面對的危機及式微,建議從文化特性、考證研究與整理和新的訓練方式及教育體制的配合著手。
-
台湾客家族群意识与语言政策关系之研究
-
作者:高满祝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意识 语言政策 语言权力
-
描述:言復甦機制及各國語言政策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比較。回顧針對族群意識及認同、多元文化及語言權力的相關理論。本文也使用歷史分析法,從我國自清朝末年、日據時代、解嚴前的國民政府時代,以迄於解嚴後
-
国小愿景建构与实践的探索~以一所客家小学为例
-
作者:黎毓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校行政 学校愿景 客家小学 客家意象 客语生活学校
-
描述:的薪傳發揚之時,亦應體貼他族的感受,均衡各族群學生語言的學習權力。六、落實與了解學校願景的執行成效,建立一套客觀的評鑑機制實屬必要。七、形塑創新願景的校園文化,方能永續學校願景績效的提升。本研究所進行
-
广东汉剧研究
-
作者:陈志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剧种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舞台艺术 粤东社会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个缩影,其戏剧史的意义与研究价值,自不待言。本文共分八章,分别从广东汉剧发展历史的勾勒、艺术特征的归纳、演出生态环境的描述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一章,总结出广东汉剧的艺术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第二章,从历史文献和口碑材料出发,考证了汉调皮黄流入粤东地区的时间、路线,并全盘梳理了广东汉剧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三、四章,从剧目剧本和舞台艺术的角度,对广东汉剧的艺术本体展开研究。前者归纳出广东汉剧演出剧目结构形态和剧本形态的基本特点;后者重点考察了广东汉剧脚色体制、舞台美术、特色乐器以及唱念语言等舞台艺术的基本规律。第五、六章,意在通过对广东汉剧戏班、乐社和粤东民间艺术的考察,揭示它们对广东汉剧“本地化”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七章重在阐发广东汉剧背后的文化涵义,揭示其艺术兴衰与生存环境变迁的内在关联。第八章考述了广东汉剧在闽西、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的传播和交流活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不仅为广东汉剧的保护获得了发展的话语权,也为本论题的研究注入了时代涵义,在“余论”中通过对广东汉剧历史生态环境变迁规律的总结,并借鉴昆剧、粤剧的成功经验,建议广东汉剧在舞台唱念语言上“改官为客”。本论文将广东汉剧放置在中国戏剧发展历史和岭南文化的双重背景下,全面勾勒了广东汉剧形成、流变、传播的脉络,重点考察了“外江戏”与粤东本地艺术、文化发生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结构安排集中体现了笔者努力阐释“广东汉剧与粤东社会”这个核心议题的思路。
-
大陸農村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
-
作者:蔡慧珍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義 父權體制 大陸女性
-
描述:與政策,藉以控制被保護的婦女。在1950年的中國憲法體制下,很明顯地,中國大陸婦女享有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家庭生活,皆與男性享有相同權利。國家對婦女工作的訓練與提升,採取保護政策。中國大陸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
作者:田金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桃園 族群關係 拓墾 信仰 客家 三官大帝
-
描述:神明,因此成為此時期建廟主祀神明的最佳選擇。當社會逐漸進入穩定時期,則因區域內平埔族招徠漢佃抽收「番大租」,在養贍埔地耕墾的客家人,建廟時雖想選擇「三山國王」為主祀神明。卻因這種兼具「制番」功能的神祇
上页
1
2
3
...
8
9
10
...
13
14
1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