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62)
期刊(1268)
学位论文(843)
会议论文(76)
图书(67)
视频(3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62)
期刊 (1268)
学位论文 (843)
会议论文 (76)
图书 (67)
视频 (3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34)
2014(1789)
2013(414)
2012(443)
2011(403)
2010(357)
2006(61)
2005(41)
1997(1)
1996(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9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语文建设(3)
海内与海外(2)
文化遗产(2)
旅游(2)
建筑师(1)
台湾学志(1)
餐饮世界(1)
食品与生活(1)
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以闽西客家文化为例
作者:饶晓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品牌  政府作用  闽西客家文化 
描述:。本文首先在阐述区域文化品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文化品牌建设的必要,梳理和总结了政府在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中的角色分类和职能体现。然后,以闽西客家文化品牌建设为例,对闽西客家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主要
休闲农场体验行销、品牌形象、体验价值、知觉风险与忠诚度间关
作者:廖伟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休闲农场  体验价值  品牌形象 
描述:為(Low & Lamb, 2000)。因此本研究延續前人的研究,再加入農場品牌形象、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知覺風險等構念,試圖以線結構關係模式探討休閒農場之品牌形象、體驗行銷、體驗價值、知覺風險與忠
广东典型地区骑楼立面差异及发展模式:以广州、开平、梅州、韶
作者:柯登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骑楼  商业建筑  街道元素  地域文化 
描述:式、建筑材料、立面构图及组合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区 域对比的方式揭示各地骑楼立面形态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在立面分类 评价的基础上,文章以立面属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其地域分布阐述立面类型与地 域分布的关系。分析发现骑楼在市域层面的空间分布呈现开平的“沿江带状分布 (同类串联式)”、广州的“沿江带状分布(不同类串联式)”、梅州大埔县的“沿 江网状分布”三种结构形态;在街巷层面则呈现与商业因素紧密相关的沿江圈层 辐射、核心扩散两种空间形态。 影响骑楼立面形态及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是多样的,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区影 响力有强弱差异并影响骑楼发展过程,对此本文总结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的发展 模式:侨乡文化特别区的开平模式--由华侨推动的“二次选择模式”及宗族制 度影响骑楼发展,各骑楼群沿江分布且立面形态复杂、构件西式化程度高;广府 文化核心区的广州模式--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政府制度引导骑 楼发展,骑楼立面样式多样并较为规范,是多因子持续推动的发展模式,同时老 城区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影响了周边其他骑楼群的发展,不同类别的骑楼群沿江分 布;粤北客家文化区的梅州及韶关模式:梅州骑楼发展深受山区文化影响,骑楼 立面实现形态中式化、材料本土化,属于本土主导的发展模式,而客家人传统的 居住方式影响骑楼空间分布并形成异类聚点沿江分散式分布结构;韶关骑楼的发 展属于移民影响式--由于政治事件驱动带来大量移民,移民把当地成熟的骑楼 直接“植入”韶关,其后受单一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骑楼立面简洁而缺乏发展 动力。最后文章根据广东骑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造发展的建议并得出四点结 论: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形态差异表现为沿海、沿江地区与内陆山区的差异;三 类典型区骑楼立面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经济基础的地域差异;虽然骑楼立面 形态的演变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 地区其主导动力存在差异;骑楼立面的演变过程是功能适应及文化基因重组的过 程。通过研究以期补充学术界关于骑楼空间分布及演变方面的理论,为骑楼的更 新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何谓「公共领域」:从桃园东势地域社会史与社群组织谈公共概念
作者:黄教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东势建安宫  地方菁英  社群  宗族 
描述:民眾信奉。透過業主權、古契約文書、廟史與族譜相關史料追查,可見東勢建安宮與漳州勢力、漳州籍地方菁英有莫大關係。但經過衍生、轉喻過程,開漳聖王在粵籍族群民眾的認知中,則是一種因應需求而生的在地化神祇-三王公-不具特定族群分類意識的神祇,因此在省籍分類械鬥後仍能得粵籍族群信奉。除了神格的變化,各領域地方菁英的支持更是使東勢建安宮成為公共領域的重要原因。在組織結構上,不論在戰前或戰後都由地方菁英-在國家機構、民間社會組織與私人領域-任職或具有聲望者所組成,在結構上反應了東勢的多元權力體系。這種結構日後也成為評價其他社群的依據。與其他社群相較,東勢建安宮盡可能的包融社會各領域地方菁英,為東勢最龐大與最理想的公共領域 。 此認知透過民眾評論宋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的過程得到驗證。宋屋義民廟同為輪庄廟、公共性活動也與東勢建安宮相似。但宋屋義民廟基於建廟時的歷史因素,時至今日仍由宋氏一脈掌管,因此在公共論述之餘仍存在私人廟宇的論述,差別即在於廟宇組織包融地方菁英程度上的差異。同樣情況發生在東勢庄文化協會上,民眾普遍認為東勢庄文化協會包融的地方菁英過於單一、其操作的議題、組織結構與其他面相都與T派下過於緊密,不符合民眾所認知的公共領域結構,因此被認為是私人領域組織。但東勢庄文化協會今日的局面並非自願選擇之結果,乃因社造熱消退、民眾長期消極參與,東勢庄文化協會也僅能日益依賴所能掌握的資源-包含人力在內的T派下軟硬體資源-原因所致。民眾會以宗族思考宋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公共領域資格,顯然與宗族意識有關。即便台灣漢人社會宗族組織不發達,但仍存在宗族意識,宗族意識仍是人際網絡重要基石之一。關鍵字 :公共領域、東勢建安宮、地方菁英、社群、宗族
在变与不变之间:客籍作家吴浊流的国族认同
作者:罗致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浊流  国族认同  客籍作家  黑人化心理学 
描述:研究法的方式,來探究吳濁流的國族認同,並將吳濁流劃分為七個生命階段:(1). 童年時期(1900-1910);(2). 求學時期(1910-1920);(3). 任教時期(1920-1940);(4
地方产业通路建构之网络治理探讨:公馆乡红枣产业为例
作者:黄宏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通路  网络治理  公馆乡  红枣  客家文化 
描述:樑。最後,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的結合,在紅棗本身與客家飲食層面是很難搭配的,而是導入客家元素於整體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環境,或者在紅棗相關體驗活動,結合客家意象進入,更能夠使消費者瞭解紅棗產業與客家文化的關聯
媒体再现客家馆与阅听人解读之研究
作者:董季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体  再现  客家  形象  接收分析 
描述:」、「活動」、「其他」等,其中報導類型最多的前三項為「籌建狀況」、「活動」和「鄰近區域」;客家館新聞的報導方向以中性報導居多,其次為正向報導,負向報導最少。文本分析發現報紙再現的客家館形象有如下幾項:(1
台湾六堆客家地区三献礼仪式之研究
作者:廖圣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六堆  三献礼  丧礼  祭礼 
描述:活動所使用的三獻禮儀式進行觀察研究,除了將儀式的進行加以記錄整理,並把現場空間佈置繪製成圖,使三獻禮儀式能做一完整呈現,章節末尾還試析其與古禮之差異。第五章則是本研究的結論,研究結論發現:六堆客家地
国小中高年级国语教科书乡土教育内容分析比较
作者:凌佩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语教科书  国小  乡土教育 
描述:於西半部,未能兼顧到臺灣東西部的均衡。三、各版本鄉土教育內容的呈現情形(一)國小國語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大部分是以單元呈現的比例較高,南一版最重視以單元的形式來呈現鄉土教育內容。(二)單元與單課或舉例
客语能力佳幼儿之家长对客语保存的态度及行动
作者:陈春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保存  家长态度  家长行动  母语保存 
描述:發現,三位客語能力佳幼兒之家長對客語保存的態度及行動如下:一、家長對客語保存的態度方面家長具有強烈的客家及客語保存意識,從小培養客家認同並以身為客家人為榮。為了讓客語薪傳,家長堅持在家中說客語,並提供多元豐富的學習資源,把握語言發展關鍵期。家長們認為學校的母語教學流於一種菁英及競賽式教學,因此特別著重在家庭的客語使用。最後為了讓客語的學習能更融於現在的時代背景及孩子的生活經驗,家長認為可再加入現代流行語,讓孩子在日常生活更能加以應用。二、家長對客語保存的行動方面三位家長皆談到堅持跟孩子說客語,而且不要被拉走,在日常生活中多製造機會,讓孩子有機會應用客語。除了大量地「說」之外,在客家意識的建立上,從小灌輸他「你是客家人」的觀念。為了不讓孩子因為上學接觸國語後養成說國語的習慣,回到家中家長會時常叮嚀及糾正孩子要說客家話。為了讓孩子對學習客語產生興趣,家長們會用有趣的互動來提高孩子的興趣。另外,家長們也善用社區現有的客家資源,從小就帶孩子接觸客家,與客家結緣,客家的觀念會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文末,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對家長方面的建議(一)建立客家意識,以身為客家人為榮(二)達成共識並堅持到底(三)積極堅定柔性勸說二、對學校方面的建議(一)勿流於競賽及菁英式教學(二)增加客語生活的使用情境三、對社區方面的建議(一)善用社區資源(二)營造客語社區—語言巢的設立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一)擴大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