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研究
-
作者:锺慧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词汇 马来西亚
-
描述:义类概念的差异、词形和词缀的保留、特殊词汇的分析、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保留、文化差异对造词和词汇应用的影响、外来词和兄弟方言的渗透,到各种词汇变异和流失的社会因素都有所涉及。 论文分为四章和结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马来西亚概述与客家人口来源、第三章为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的现状与分析、第四章为芙蓉与知知港客家方言词汇的历时演变与分析。 客家方言族群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第二大族群,人口大约130万,是中国本土以外客家人集居最多的地方。芙蓉与知知港曾为客家方言的大营阵地,目前的几个客家族群世代几乎都是土生土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还保留应用着各种由中国传承而来的客家方言片。随着社会和文化因素,芙蓉与知知港的客家方言已经被其他强势语言如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汉语方言渗透,尤以词汇最为明显。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了两地三代所出现一致性的词汇概率为30%,三代之间的客家方言词汇消亡率则分别为3%和10%。两地客家方言词汇的消亡原因很多,除了被周边语言文化渗透和社会经济结构影响,主要是以客家方言作为母语或者第一家庭用语的个人意愿正在不断下降,是此调查研究的综合结论。在长期与各种周边语言和汉语方言的接触碰撞之下,芙蓉与知知港的客家方言词汇的应用不仅浮现了逐步向华语靠拢的迹象,许多客家方言的特征词汇应用能力也不断被消融、取代,从而出现了一种趋向新的混合型汉语方言,甚至一种新语言的可能性。芙蓉与知知港的客家方言词汇,不仅在短短几个世代的语言和文化洗礼中构成了自身的特色,更成为了两地客家族群文化传承的指标之一。
-
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以桂东南地区为重点
-
作者:邵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移民 桂东南地区 社会变迁
-
描述:谈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主体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对清代广东移民迁移桂东南地区的情况进行描述。文章在回顾清代以前广东移民迁移桂东南地区情况的基础上,对清代广东移民移居这一地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移民的迁移过程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文章认为,历史上有记载的该地区的广东移民是在唐宋时期,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原因的限制,人口迁移的总体规模小,数量少。进入清代以来,随着广东人地矛盾的不断升级以及土客之争,大批移民开始不断地进入与之相邻的桂东南地区,形成了移民潮。与前代相比,清代的广东移民以经济型移民为主,迁入时间要早于进入广西的其他地区的时间,客家移民所占比例大,广东移民多于其他地区的移民也是桂东南地区移民的一大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广东移民对桂东南地区社会变迁的影响。影...
-
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
-
作者:刘胜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栗方言 客家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比较研究
-
描述: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进行探讨。 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上栗地区的地理人文概况、历史沿革、以及人口迁徙情况。通过对史志的求证,以及对上栗地区姓氏族谱的调查,证实了上栗地区的确存在大量客家移民的后裔。为上栗方言确实受到过客家方言的影响找到了事实依据。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客赣方言的概况;其次从三个方面证明了上栗方言归属于赣方言,只是受到了客家方言的影响;接着整理出了上栗方言的声韵调、同音字表以及上栗方言的语音特点。第三章描述出以江西客家方言为代表的客家方言语音特点,并将上栗方言语音特点与之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上栗方言语音中的客家方言成分。文章第四章从客家方言特征词、关系特征词、语音特征词、口语用词以及文化方面着手,探讨了上栗方言词汇中的客家方言成分。文章第五章在语法方面主要探讨了上栗方...
-
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
-
作者:夏水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 石窟河 客家 移民 台湾 原乡
-
描述:区,属于纯正的客家地区,处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地区,故常常被称为“粤东”。从明末清初开始,这一区域的开始有人移民台湾,到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高峰。清代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移民台湾,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外,与当地的社会整合程度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明末清初时期,处于汉化阶段的土著居民的各种“寇乱”、清初时期海上势力的不断深入等,均造成了这一区域人口流动经常化。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流向台湾,而清代台湾社会也存在着各种吸引内陆粤东人前往开发与谋生的条件与机缘。
早期前往台湾垦殖谋生的粤东客家人常常在两地来往。到迁去台湾的粤东客家人在台湾稳定下来以后,开始产生了原乡与移居地的区别与概念,粤东地区也随之成了重要的台籍客家人的祖籍地。原乡与台湾的来往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直到1949年,这种来往中断三十余年后,联系又重新开始。虽然有所谓历史一脉相承,但意义与形式均有所不同,他们所联系的纽带、仰赖的基础也都不一样。
-
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
-
作者:赖水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文化 乡村 教育 道德教育
-
描述:宋代及以后中国上千年的思想和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创造性的移植,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原文化的再创造。这充分说明教育是文化遗传,教育是社会遗传。从客家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兴旺且长盛不衰来看,客家宗族的文教功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文化是靠教育来传递的,文化传播过程也是教育过程,发现文化就是发现教育。直到今天,中国绝大多数人口还定居于乡村,乡土本色依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是乡土社会色彩浓厚的社会。但当下中国的教育研究做出的假设和理论基本上不是基于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文化背景,而是对某些抽象概念玩弄式的注解,这种教育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乡土社会,对传统教育的描述也背离了乡土社会的真相,造成了理论的虚假和苍白无力(和实际的隔膜)。更严重的是,当下的教育理论基本上是一场没有文化味道的乏味的、甚至有几分装腔作势的游...
-
博白县沙河镇客家话研究
-
作者:韩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河客家话 方言比较 语言演变
-
描述:较少,这方面的研究还无人触及。为了给博白客家话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翔实的方言材料并探讨博白客家话的接触演变,为将来深入研究广西客家话乃至整个客家话的扩散、传播、变异提供材料。本文详细调查了博白沙河镇的客家话,厘清了本方言的声韵系统,明晰其词汇和语法系统并与梅县客家作了简单地比较,探究其演变规律,尽力阐明其演变原因。本文第一章“引言”简述了对博白客家话进行调查的意义,简要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博白地理及人口概况并分析了沙河镇与周边乡镇客家话的差异。第二章描写并分析了沙河镇客家话整个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把沙河客家话音系与北京音比较作共时分析;与中古音比较作历时分析并总结了语音特点。第三章分析了沙河客家话的词汇特点。第四章分析了沙河客家话的语法特点。第五章将沙河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作简要...
-
苗栗地方政治與族群關係之研究—以2008年單一選區兩票制立
-
作者:彭志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單一選區兩票制 選舉制度 族群關係 地方政治 苗栗
-
描述:,最後再從新的選舉制度來討論苗栗族群發展與地方政治之關係,以做為未來選制變革之參考以及供學術界日後在實證研究的檢證。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總計訪談政黨主委、選委會專業人士、立委候選人以及政治人物等四類關係人,藉以瞭解苗栗選區劃分過程是如何形成。另外,藉由選舉公報、候選人的文宣以及報章媒體中探討政黨及候選人的競選策略,並藉由立委選票的結果分析閩客之間的族群關係。研究結果發現:苗栗選區劃分過程中族群以及人口比例是考量的重要原則,居多數的客家族群相當尊重少數的閩南族群,政黨相當重視候選人的族群身份。選舉結果顯示,關鍵少數族群是這次選戰中致勝的要素,首次成立的客家黨仍然大有可為,候選人的族群策略並沒有奏效,訴諸地域不再是票房保證,政黨已經凌駕在族群之上,投票結果已不受族群影響,苗栗政治板塊仍是藍大於綠現象,一閩一客的立委席次成形,票票等值的民主意涵更為彰顯。
-
美濃反水庫運動的再思考
-
作者:曾碧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認同 美濃反水庫 社會運動 鄰避現象 水資源管理
-
描述:方式,並激發屏東六堆客家和國際組織來伸援反水庫,進而由學者提出替代方案以供政府決策參考。本研究發現美濃反水庫運動的成功因素歸納包括,地方菁英的組織動員、六堆客家的支援、國際反水庫的申援、學者提出替代方案等,但真正成功的關鍵在於執政者的承諾與價值選擇和地方居民強烈的認同意識。本研究建議,對地方發展方面,宜加強美濃客家文化與生態資源的觀光事業,精緻農業與農地開放使用更是刻不容緩。對未來社會運動的建議,環境議題在權力間之論辨,地方菁英參與環保抗爭的政治場域,社會運動固然是影響政府重大政策的途徑,但是對地方發展與國家發展間的平衡準則應拿捏得宜,才不致落入鄰避效應落人口實,引起其他地區的抗議;而執政者更應本著資訊公開決策公平的立場多與居民協商,建立適用法規與回饋機制,加強與學術界合作,兼顧國際趨勢與當地需求,強化水資源之管理保育,基於社會正義和國家發展,提升政府公信力與人民福祉,如此則未來社會運動將朝正面發展成為人民與政府另種溝通的管道。
-
原住民与台湾地区其他族群慢性病盛行率及相关因素之探讨
-
作者:陈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住民 高血压 糖尿病 族群
-
描述:>研究結果如下:
1.就高血壓盛行率分析,若以地區別來區分,山地地區高血壓盛行率高於台灣地區(18.0%,10.7%),若加上族群別來考量,則山地原住民的盛行率為最高(19.2%),依次為居住地
-
客家地区新移民政策理论之社会网络分析:以苗栗县外籍配偶家庭
-
作者:李瑞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部门合作 社会网络 客家地区 新移民女性 外籍配偶家庭服务中心 政策网络
-
描述:主軸,反思探討其處境與教育等問題。同時藉由社會網絡檢視苗栗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的四大方案與活動內容,此外,再就最後冀望探析出政府和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的各項方案、活動及新移民政策網絡,對客家地區新移民女性的教育、人口變化、生活適應等有何影響。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方法,透過文獻探討以及深度訪談新移民政策之利害關係人。研究發現客家地區新移民政策理論社會網絡之分析可歸納為政策面、理論面、執行面與實踐面等四個面向。至於YWCA在苗栗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通譯員方案,對新移民政策議題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性作用,本研究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析探苗栗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的政策網絡連結關係發現,以YWCA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通譯員方案位居網路核心,並透過社會局和教育局兩大公部門主軸結合各單位,所以換言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利用多元化的方案、活動與政策網絡,對於客家地區新移民女性有實質幫助,並改善與解決其面臨的各項問題。
上页
1
2
3
...
6
7
8
...
13
14
1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