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浓客家民间信仰与聚落关系之研究
-
作者:吴连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浓 聚落 民间信仰 伯公 神明
-
描述:、民間信仰中廟宇、壇祠和聚落的關係。三、土地伯公信仰及重要廟宇中主祀神明信仰與聚落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傳統的美濃客家民間信仰中,雖然以伯公信仰最普及,但與地方廟宇共同具有明顯的社會性;聚落民眾往往藉由最基本的地方性神明來結合情感,但又視廟宇中所崇祀之神明更具無上法力。惟不論伯公壇或廟宇,皆善用「門對、棟對、楹柱聯、匾聯」等詩詞,來彰顯對聚落社會的教化功能、或反應祠廟座落的自然環境(風水)、或與聚落開發的淵源;美濃客家民間信仰與居民活動是多元性的文化傳承,是重要的客家文化元素。
-
新竹内山地区民间信仰的空间差异
-
作者:郭功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内山 三官大帝 宗教网络 中心四方 终极关怀
-
描述:空間差異。
三官大帝神祇的發展脈絡遠可溯及漢代,古人對於自然萬物之崇信,認為天、地、水為構成世界的主要三元素,隨著時代的推衍、轉變,形塑出三元佳節,並成為全國性神祇,甚至內化之家神系統當中。而三山國王信仰原為潮惠、嘉應一帶的界山,三山之頂立、崇峻,在道教文化的影響之下,三山國王之形象於此幻化而生,並轉變為地方鄉土的守護神。
隨著墾民東渡臺灣發展,由原鄉所攜帶而來的香火袋成為了他們得以獲得心靈寄託、並與神靈進行祈求的主要物件。香火袋有如一個個流動的結點,當墾民生活趨於穩定,廟宇的興建亦將同步展開,地方群眾在主祀神祇的選擇上,多會配合當地特殊環境、族群互動、以及各神祇職司功能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並由這些流動的結點,選擇適宜的神祇作為主祀神,至於分屬其他系統的神祇,則轉為陪祀神的角色。在漢人逐步往東拓展的過程中,香火袋依附於墾民尋求宗教寄託的心靈狀態下,逐漸向其他地區進行傳遞、闊張。隨著聚落的設置、廟宇的設立,流動的結點逐漸固定下來,在分香、分靈的過程中,形塑出新竹內山地區宗教網絡的階層關係。
香火的來源成為廟宇階層主要依據,在信眾生活日漸豐足,神祇的象徵亦由過去的香火袋轉變為牌位或具體的塑像做為象徵,並形塑出「中心—四方」之神聖景觀,而塑像所含括的象徵層面,擴及於整個廟宇的創建歷史、族群互動、終極關懷等文化意涵。當塑像進行搬移、改祀,也將使得原先創設廟宇失去其既有的階層地位,轉而淪為從屬階層。在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以及臺灣光復相關的寺廟條例的影響下,使得既有的廟宇網絡空間逐漸產生變化,各廟宇藉由自我論述的建立,使得廟宇階層得以脫離原來的從屬關係,提升自我廟宇階層屬性。在現代社會中強調個體的自由性,意味著擺脫社會整合性的存在,以及既有的社會約束之下,既有的宗教網絡關係亦由統整的狀態,漸趨離散。
-
广西大苗山官话山歌的歌唱模式:以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关联群体
-
作者:刘振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话山歌 歌唱模式 歌词结构 歌腔形态 歌唱方式 地域与族群性
-
描述:带。随着社会的变迁,官话山歌进入网络传媒与经济市场,参与到政府、企业庆典等场合,其歌唱模式、歌唱场所与功能意义随之发生转变,由村落走向城镇,由民众自发性行为转变为政府主导、民间为辅,由自娱性功能
-
台湾民间音乐的多元样貌- 以〈百家春〉、〈桃花过渡〉、〈病
-
作者:张雅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百家春
-
描述:、車鼓等樂種裡的發展脈絡與多元樣貌,也藉由了解民間藝人與作曲家對這三首樂曲的不同詮釋與創新理念,呈現出當代民間音樂揉合傳統與現代的多元樣貌。本文的研究方法亦兼顧文本的歷史源流、曲詞演變的比較分析,同時也針對近代作曲家賦予新貌的作品做一定程度的曲式分析。
-
族群凝聚的民间宗教文化核心:以江西省龙南县客家人祖先崇拜为例
-
作者:李春宴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凝聚 江西龙南 客家人 祖先崇拜
-
描述:典型性村庄的田野调查和分析,认为客家人的祖先崇拜与客家民间的其他信仰形式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并有将祖先传说化和神仙化的倾向。并且,他们通过寻到的一个共同祖先或者重构族群边界等方式方法将祖先崇拜与自我的族群认同观点融合在一起,成为客家族群认同的核心心理基础。
-
台湾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之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为中心
-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庙
-
描述:使得義民祭典逐步由家族祭祀發展為跨村庄廟宇,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全臺灣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本論文之主要發現有五:
1.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中的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信仰,已逐漸成為其他族群
-
台湾客家与原住民民间故事之动物变形比较研究
-
作者:钟秀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比较文学 动物变形 台湾客家 民间故事
-
描述:類似,民間故事經常流傳互動而容易產生借用或影響,本研究以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為對象,試圖以文本分析、比較文學的方式,將蘊藏於兩族的文化特色及民族特性抽絲剝繭,分析其異同,同時依地區、種族之不同做內部差異的比較。 本論文根據所收集的文本依區域、種族、變形類別、變形原因加以歸納整理,從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信仰與社會處世關係、女性形象來說明客家與原住民呈現的文化意涵。以文本呈現夫妻同心、感情失和、失去親人等面向來探討兩族夫妻關係之異同,發現客家夫妻間的不平衡關係,妻子角色的隱形化,而原住民妻子個性明顯強勢,表達方式較直接。再以文本呈現之親子衝突、家庭成員不合、父母懲罰、因果關係來比較兩族親子關係的文化特色,發現客家父母教養態度有兩極化現象,一為父母疼惜子女,另一為親子對立。原住民的教養觀也呈現不同,一種為動物託人類扶養子女,另一種冷漠不理睬,任其自生自滅。又以文本呈現之實現願望與造福鄉里、命運及風水、生活禁忌、生活教育分別看出兩族的民俗信仰與社會處世關係,客家族群受佛教、儒家思想影響,故事多以勸化、教導世人,行善行孝。原住民天性單純樸實,崇尚自然與祖靈崇拜,大自然萬物是平等、不分彼此的。最後以文本呈現之巧女形象、惡女形象、女性主義的發揚等分析兩族的女性形象,發現客家與原住民女性從小均須學習持家、製衣縫補、處理農事,兼備內外事務的技能使其能支撐家庭。 筆者發現透過文字化的保存,可提供後人研究資料,相對的也容易產生單一化的情形,作者或故事家基於某種緣故,挑選情節較吸引人的故事,改編或增減故事情節,忽略其他個人以為較不吸引人的故事,或尊重原有情節,漸漸故事的多樣多元性產生變化,語言、詞彙的使用,已失去民間故事的原味,期望在未來能繼續補其不足研究之。
-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究:以三山国王信仰为探讨中心
-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究:以三山国王信仰为探讨中心
-
清代长乐客家迁台探究
-
作者:张小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长乐 客家 迁台
-
描述: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清代长乐人民迁台的内在动因及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并与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移民史理论进行对话。笔者的田调结果表明,无论是用“人—地”矛盾,还是用“推—拉”模式来解释迁台的原因,都忽视了外迁者本身的能动性和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与观念的影响力,迁台的动因可以也应该是多样性的。
-
十九世纪北台湾大坪溪与上坪溪流域之族群社会与国家
-
作者:王玮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化番 生番 赛夏族 泰雅族 隘垦 开山抚番 抚垦署 开港 樟脑
-
描述:,這是三個族群彼此制衡才從而產生的社會樣貌。本文也試著指出,這樣的族群秩序與社會樣貌,事實上是三個族群帶著各自的文化,隨著時間軸的推動,緩慢形塑而成的結果。因而,仔細檢視在史料中記載的現象,可以發現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