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295)
报纸(6267)
图书(1645)
学位论文(1254)
视频(475)
会议论文(346)
图片(44)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295)
报纸 (6267)
图书 (1645)
学位论文 (1254)
视频 (475)
会议论文 (346)
图片 (44)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5(489)
2014(12453)
2013(1280)
2012(1311)
2011(1293)
2010(1112)
2009(693)
2008(570)
2007(360)
2004(1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5)
客家研究辑刊(60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5)
农业考古(83)
大众文艺(51)
政协天地(44)
身体文化学报(2)
乡村旅游研究(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梅州市城北镇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罗涤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战略  绿色崛起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城郊经济 
描述::(1)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北镇是否可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2)分析与评价城北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优势与劣势。(3)探寻城北镇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目标、思路与对策。<br> 本论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陈丽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创新发展  桂林 
描述:为世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风景名胜区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各风景名胜区间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桂林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桂林是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四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美誉世界,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旅游业是桂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构建“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市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在综合改革、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全国提供示范。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最具城市优势、最具品牌效应、最具社会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然而,桂林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既是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广西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探寻桂林旅游业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具有局部区域性意义,更具全局战略性意义。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现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八章。即: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功能定位,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拓展创新发展,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睁体系。论文系统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为研究对象,从体系上分为三个层面探讨:即从桂林旅游微观个体层面(如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到中观的旅游产业链层面(如会展业等)到宏观旅游协作圈层面,提出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实现机制。论文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的基础上,对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桂林旅游业发展成效和经验。论文深入地探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升级难度大;旅游价格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对经济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业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缓慢和旅游产品单一等。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运行机制相对缺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硬件建设差距比较大。论文在研究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及定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和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论文从跨县(区)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政府主导下大旅游管理机制、城市公园改革与城市公园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从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集团、景区联合体经营体制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从桂林旅游整体形象再造、旅游营销手段和方式再创新两个方面研究了旅游营销创新;从政府对旅游融资的强力导向、积极引进外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大型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论文研究了桂林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康复保健度假养老旅游、做强做大旅游房地产产业链、积极发展精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链的条件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着力研究了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认为要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约型旅游开发模式,建立绿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探索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以高效安全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以商贸物流为支柱的生态服务业体系。并从加强保护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加强上游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全力保护漓江水质、强化文化传承保护、加快建立大景区管理体制、落实生态补偿,做好扶贫脱困工作、加强沿岸农民技术培训和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建立科学保护漓江的长效机制。论文跳出旅游城市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的思维,创新提出东盟/北部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中国旅游金三角”区域、湘桂走廊区域、客家文化圈区域与桂林旅游产业建立战略旅游同盟协作框架的原则和运行机制。论文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保障,争取赋予桂林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争取赋予桂林类似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规划和用地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投融资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认为应该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机制创新。
国小音乐教科书各族群歌曲内涵之分析研究
作者:康琼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教科书  族群歌曲  多元文化教育 
描述:見」,由於政治因素使然大中國意識盛行以及教育人員的主觀臆斷導致本土歌曲缺乏;「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採譜的困難和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扭曲真實」,主要表現在虛構族群融合時和諧相處的情景;「國
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刘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西新围  装饰艺术  客家  吉祥图案 
描述:、结构严谨。房梁雕饰别具一格,大致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色彩则多以红色、赭石、黄色为主,给人以富贵堂皇之感,其高雅精美,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观。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概括中显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对本地文化及异域文化兼容并蓄。本文首先回顾关西新围的建造历史,剖析围屋历经风雨,社会变迁,朝代更迭,完美保存至今的现象,进而深入了解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本文以关西新围的造型与装饰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对围屋里面的吉祥图案的艺术形象、内涵、意义的分析,来探究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关西新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概况。第三章,主要对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要素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从门、庭院等几个重点部位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工艺,主要有木雕、砖雕和彩画等。第五章,介绍关西新围的装饰艺术题材分类,从人物、动物、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六章,介绍关西新围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研究关西新围装饰艺术的构成特性、装饰手法、表现形式和造型观念。第七章,主要分析赣南关西新围的研究价值,如何传承与保护。传承和保护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是论文的主导方向。
韶关古村落景观与建筑文化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启示
作者:潘文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韶关古村落  景观  建筑文化  地域性  现代住区 
描述:为传统客家村落建筑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本文的主要构成如下:第一章从理论上对课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着重阐述了传统村落景观的建筑文化在现代住区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与方法,为课题的进行作好理论和方法准备。第二章从景观要素和景观意象两个角度对韶关的古村落景观特征过行分析总结,提出韶关古村落景观的山水要素、田园要素、植被要素、街巷要素、建筑要素的特征,进而从整体到局部地对韶关古村的景观意象进行总结。第三章对古村落中的街巷空间进行分析,分别从街巷本身、晒坪、水塘、庭院乃至室内空间,分析韶关古村落的街巷空间艺术特征。第四章分析、总结了走访中发现的韶关古村落景观和建筑文化优秀装饰元素(pattern)。从其装饰的部位和材质上区分这些装饰的特点,探讨这些装饰的背景,审美心理等。第五章,着重总结韶关古村落景观和建筑文化对现代住区设计中的启示。分析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些良好的传统元素如何在新时代的应用。从住区设计的角度研究了韶关古村落景观特征、建筑空间特征、建筑装饰艺术的现代化传承的途径。最后,对整篇论文做出结语,提出本文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
南雄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作者:曾艳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雄方言  词汇  内部比较  横向比较  客家方言 
描述:、历史、语言、语言研究现状、语言材料的来源等情况。第二章,简要介绍南雄方言四个方言片代表点的音系。第三章,通过南雄方言词汇的内部比较分析,揭示南雄境内各方言点词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简要分析了南雄方言词汇的特点。第四章,通过南雄方言与周边其他汉语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探讨南雄方言词汇和周边其他汉语方言词汇之间的亲疏关系。通过南雄境内各方言点词汇的内部比较,我们知道,南雄境内各方言点间完全一致的词语数量很多,而彼此完全不同的词语数量很少,由此可知南雄境内方言词汇的一致性很高。因此,我们认为,南雄各点方言当归属同一方言大区,这为新编(2008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南雄方言一并划归客家方言区提供了词汇方面的依据。根据南雄境内各方言点词汇的计量比较结果可知,黄坑和帽子峰两个方言点间词汇的相似度最高,而雄州和坪田两个方言点间词汇的相似度则相对较低,这可为南雄方言内部分片提供一定的依据。根据南雄方言词汇与周边其他汉语方言词汇的计量比较结果可知,南雄方言词汇与梅县方言词汇的相似度最高,与长来方言词汇的相似度次之,与广州方言词汇的相似度最低,这可进一步为(2008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南雄划分为纯客县提供重要的依据。
中国高中生英语辅音发音的错误分析:以上海市某高中三年级学生
作者:刘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汉语方言区  辅音发音  错误分析 
描述:在的主要错误和问题,但因实际考察情况和资源有限,决定除去客家方言区学生发音的调查研究。所以,这篇论文最终只分析研究了六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赣方言区,湘方言区,闽方言区以及粤方言区)来自上海某所中学高三学生的英语辅音发音问题,并且分析了可能产生这些问题和错误发音的原因,特别是母语的迁移影响,汉英两种语音系统的区别以及发音者自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各方言区学生的录音采样,以及借助语音软件与标准音RP音的对比,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发音者在哪些音上存在问题,特别是那些我们人耳分辨不出来的语音区别特征。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带有很强的方言口音的高中生,特别是来自中国东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学生,最容易用汉语的发音方式代替英语发音方式。总体来说,来自北方方言区的学生发音问题和错误最严重而来自沿海城市,比如上海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则相对较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词首的/l/,/r/,/θ/,/e/,/?/,/?/,/?/的发音比较困难,错误百出。除了受普通话影响之外,各大方言区也有着自己的语音系统,导致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辅音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从而发音时出现一些特殊错误。这些问题及错误可以归咎于错误的语音教学和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方法和技巧的匮乏。总体来说,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学生的固有发音习惯,学生的态度和心理以及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知识的不足都会影响学生的英语辅音发音。最后,作者根据研究的结果给予了一些英语语音教学和发音练习的建议。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形象。洛神在萌芽期只是一个没有自我的符号,被任意塑造和想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洛神赋》里,洛神的形象丰满了起来,填补了洛神无故事情节的空白,使洛神神话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以后的洛水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洛神形象的演绎期,“感甄说”被广为接受,洛神形象就朝着现实化、凡人化的方向发展,具有了更多的爱恨情仇。另外她和曹植的关系也是被凸显的重点。《洛水悲》是用戏剧的形式来演绎洛神爱情故事的成功之作,由于戏剧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而被注入了些新的因子,更加强化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大段的独白和对白成了揭示人物内心的有力手段,具有戏剧性。《聊斋志异·甄后》借用小说的形式,另辟蹊径,记述了甄后因不忍刘祯因她获罪而来到人间以身许之的故事,这里的甄后洒脱不羁、个性独立、不为情所困,打破了洛神以往钟情于曹植的樊篱,而有了新的意义。洛水文学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话语方面的载体,创造了文学神话的典范,它能唤起华夏子孙的民族记忆,找到情感认同,它所体现的河洛文化根的特性,对客家文化和闽台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作者:何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条形民居  自然通风  量化分析  集合住宅 
描述: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现代集合住宅的设计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集合住宅设计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条形民居跨越了闽海、客家、广府三个不同的文化区
连城培田古村落园林及其保护研究
作者:何飞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古村落  园林  格局  保护策略 
描述:时也是为更好地保护古村落园林而进行的探索。针对培田古村落园林的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长期的实地调研,确定研究从影响古村落园林形成的因素着手,进而对培田古村落的环境格局和村落内部的园林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古村落园林的形成因素,可以知道培田古村落是一个典型的客家移民村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使得古村落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着古村落中园林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对古村落的环境格局和古村落内部园林进行研究,分析古村落园林的生存环境;通过测绘和图纸分析相结合,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的方法,对培田古村落内部园林空间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培田古村落园林的特色,探讨其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针对培田古村落的保护,本文从培田古村落园林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培田古村落各类园林空间的现状,提出古村落园林的保护策略,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空间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认为,培田古村落园林的保护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历史风貌和村落特有的民风民俗的前提下进行,恢复古村落园林的生态性和功能性,传承古村落园林中的传统文化,保护好古村落园林的物质形态,对培田古村落园林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