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宁化夏坊游傩研究
作者:邱荣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化夏坊  乡土社会  文化阐释 
描述:的一种遗留,宁化夏坊的“游傩”,在2009年时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本文通过宁化夏坊村“游傩”的自身作为切入点,考查和研究夏坊游傩这一民俗事象所表现的具体傩仪、探求夏坊村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从而揭示其在乡土社会的当中功能性,然后对其进行文化阐释。
广东汉乐培训班传承有效性的教育叙事研究:以大埔县青少年广东
作者:曾璐莹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培训班  传承  有效性  叙事研究 
描述:和解读:具有哪些优势、存在什么缺失、传承模式是否有效。从而将其体系化,提出对于民间音乐保护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改进的对策,为青少年广东汉乐学习的系统性开展提供一种借鉴的方式。
客家民俗仪式中的音乐班社考察研究:以广东大埔县中军班为例
作者:罗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中军班  客家民系  民俗仪式  广东汉乐  民间班社  认同作用  音乐民族志写作 
描述:”特征。仪式主持者正是借用了“中军班”音乐的这种特征去达到、并不断强化客家人对本民系文化传统及信仰系统的认同。同时,“广东汉乐”在仪式程序中以中军班为依托,以民俗仪式为支撑的形态传承,成为汉乐之所以能在民间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广东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梅州和广州的个案考察
作者:揭英丽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口头传统  当代传承  广东 
描述:变迁。山歌从山坡田野走向了城镇,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其山歌传承模式也呈现多样性。山歌的变迁轨迹反映了当代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客家山歌由歌手继承、创造和传播。本研究将当代客家山歌歌手分为民间
地方传统与身份表述:成都东山客家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杨丽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传统  身份表述  东山客家  文学人类学  族群特征 
描述:东山客家寻找到自己族群身份表述的真实称谓的重要工具。可见族群身份表述不仅仅是一个称谓问题,它还包括一整套维持族群身份特征的文化表达系统:族谱、祠堂、入川记忆、会馆、民间信仰、语言、神榜、游艺、葬俗
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
作者:邓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  家谱  汉文化  南迁 
描述:后期,宋代是家谱由官修向私修转型的时期,但海南此时民间修谱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海南家谱的编修,从其发展阶段来看,没有经历家谱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从中途岔入,进而与大陆合流。家谱的功能,也并未经历萌芽
龙南关西新围的建筑设计研究
作者:刘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西新围  建筑空间  建筑装饰  设计观念  艺术研究 
描述:。第五部分是对关西新围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得出关西新围具有一定的建筑成就,是民间建筑中的阳春白雪,但其地位不能被过分夸大,以及对传统建筑的非本质复制会造成建筑光晕的消失等观点。
《汉乐筝曲四十首》的音乐形态与演奏风格研究
作者:黄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筝  汉乐筝派  《汉乐筝曲四十首》  罗九香 
描述:与发展都是依赖着广东汉乐。客家筝乐不仅是古筝演奏流派中重要的一支,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的迁徙使客家筝乐融汇了南北文化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曲调风格和演奏技法。汉乐筝曲有丰富的曲目,是研究我国民间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描述:命、生存繁衍,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
客家迁徙与刘三姐传说传播
作者:梁新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三姐传说  客家  迁徙  山歌  文化 
描述:刘三姐的壮族身份进行质疑。之后以文化传播的规律为依据,论证广西的刘三姐传说来自广东,壮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的传说来自当地客家或其它汉族,这一民间传说传播的发生主要是随着历史上两广客家人的迁徙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