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50)
期刊(1063)
学位论文(413)
视频(55)
图书(34)
会议论文(29)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50)
期刊 (1063)
学位论文 (413)
视频 (55)
图书 (34)
会议论文 (29)
按年份分组
2015(55)
2014(1458)
2013(449)
2012(454)
2011(374)
2009(185)
2008(170)
2007(83)
2006(48)
2004(20)
按来源分组
福建乡土(5)
北京档案(4)
科学与文化(2)
客家(2)
安全与健康(2)
诗潮(1)
中国西部科技(1)
文化月刊(下旬刊)(1)
市场周刊(1)
歌曲(1)
土楼流变与家族礼制
作者:萧春雷 张力智  期号:第2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无论方楼、圆楼还是五凤楼,每一座土楼,都是由生土夯筑成的固若金汤的堡垒,大门厚实,高墙上留有枪眼,楼内有水井和谷仓,遇到围攻可以坚守数月。土楼的另一个特点是聚族而居,往往一个家族上百丁口在其中传宗接代,生生不息。事实上,土楼就是有永久居民的大型堡垒。 堡垒就是堡垒,哪怕再豪华再科学,生活在其中也不会很惬意。
传统文化项目需要继承与发展
作者:杨雄伟  期号:第21期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澜的舞麒麟消失了一段时间。解放后,舞麒麟在新中国成立后恢复活动,而且还经常被香港人请到香港表演,但到了文革期间又被当作封建迷信给取缔了。一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观澜人的生活
文化元素与小说艺术的统一:评长篇小说《海峡情缘》
作者:荣静  期号:第3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客家文化的集大成"还是"大杂粹",这里涉及到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针对这一点,唐宝洪先生在争鸣之三中给予了充分的说明.他认为"我是把大量的客家文化元素融进了这部小说,当然,这个‘融进’,不是‘黏贴
民间大地的浮沉
作者:李洪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信泉遇难时,他挺身而出,扶危解困,斥退兵匪。在日常生活中,黄盛萱恬淡自守,静居小洞,嗜爱幽兰,不攀权贵,常怀自罪自省,义当香首,既受四野乡民爱戴,又得国共高官敬重。
福佬客的歷史變遷及族群認同(1900年迄今):以高雄六龜里
作者:劉正元  期号:第28期 来源:高雄師大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佬客  族群認同  信仰重置  義民爺信仰 
描述:的南移。北客在新的移居地重新進行一連串迥異於原居地的族群互動、社會生活、信仰組織等的重置,而這些重置的過程,北客移民會發展許多在地化策略,目的在延續既有的認同,但也同時造成北客族群的族群界線認同的改變
客家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方古城堡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相比,我更倾向于记录建筑背后的人生和命运,不管他是卑微渺小的,还是富贵腾达的,即使那都是一些生活上不痛不痒的琐事,但至少都是活生生的我们可以触摸和感知的人。 福建省西南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流水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以屏东县满州乡的客家人为例
作者:蔡惠名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学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屏东县满州乡  鹤佬客  语言接触  族群认同  语言田调 
描述:失示意圖〉已將滿州歸入「已消失的方言島」裡。從日治時期到80年後的今日,滿州鄉的客家人生活用語絕大部分都是鶴佬話,說自己是「客無著」、「客無過」的一份子。是什麼原因使客家人時時警惕「寧賣祖宗田,不忘
林生祥 大地书房
作者:熊寥  期号:第9期 来源:名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之时,故乡美浓的生活和文化浮在林生祥的身体里,更像是一个背景。 “当时有一天是国王爷生日,有人说谁谁的儿子不是弄了一个乐团吗,就把我们叫回去唱。但没唱几首,大家就都散了,好几百人只剩11个。他们觉得摇滚乐怎么能够让王爷去听?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音乐可能回不了家了,离传统音乐的根源太远了。
四川洛带: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
作者:余茂智  期号:第6期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内陆  客家人  四川  西南地区  聚居区  粒粒饱  岭南 
描述:故乡,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设出一个崭新的美好家园。 客家秘境里的母语光辉 洛带是距离成都大约20公里的一个古镇,这里一天的生活从来都是从黎明时的一阵鸡鸣开始的。之后,一家两家的窗户亮出橘黄的灯光,接着
阳山古村:“天下客家第一村”的灵魂在跳跃
作者:瑞德  期号:第6期 来源:时代邮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且长期帮助女婴家渡过经济、生活、生产上的困难。阳山古村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以及和谐的民俗民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游客。 阳山古村自明朝弘治年间始建至今已逾500年,因其祖先从江西庐江郡迁徙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