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55)
期刊(1324)
学位论文(289)
图书(93)
会议论文(58)
视频(2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55)
期刊 (1324)
学位论文 (289)
图书 (93)
会议论文 (58)
视频 (26)
按年份分组
2015(27)
2014(1552)
2013(263)
2012(337)
2011(341)
2010(264)
2009(133)
2007(76)
2004(23)
1992(4)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9)
台声(12)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3)
中国藏学(1)
北京:线装书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香港:艺苑出版社(1)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
浙江学刊(1)
红旗文稿(1)
建筑学报(1)
试析客家文化与近年闽台客家交流
作者:李迪华  期号:第1期 来源:旅游纵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客家话  客家精神  客家先民  客家民系  文化研究  闽粤赣  文化交流  台湾 
描述:在我国历史上,客家先民自中原流寓闽粤赣交界地区,在历经关山、转徙万里的南迁过程中,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吸纳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活水,创造出一支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汇成了蔚为壮观的地方文化,亦称为:"客家文化".
赣州经济跨世纪的思考
作者:朱贤平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  跨世纪  行为主体  赣南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中原地区 
描述:赣州经济跨世纪的思考□朱贤平赣州,历史上曾因作为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南进岭南地带的交通咽喉、内地对外通商要冲的令世人瞩目地位而辉煌过,一度成为我国南方经济、文化、政治与军事的重镇。进入近代后,城市由盛趋衰,至今城市人口不过25万、城区面积仅19平方公里...
客家民俗中的越、僮之风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百越  民俗 
描述: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历史上是土著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因此,客家民俗曾受到百越民族及其传人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服饰、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节日、杂俗等方面论证,说明:客家文化是多元一体文化,岭南百越文化,曾对南方汉族各民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湘音吐字共性问题与解决方法
作者:任禾  期号:第2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性问题  吐字  湖南方言  湘方言  西南官话  客家方言  湘南土话  地理位置 
描述: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省会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临江西省的铜锣县、宜春县、萍乡市,南与湘潭、株洲两市相连,西与益阳市、
客家民俗中的崇文重教观
作者:钟晋兰  期号:第8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俗  崇文重教 
描述:客家是个形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由中原南迁汉族与南方畲族等土著民族融合而成的族群。本文重点阐述了传统客家社会宗族合力创族学、设学田之俗,进而分析了客家人的崇文重教观念在民间信仰、居住建筑及装饰、民间熟语与童谣儿歌及其它民俗方面的表现。
论客家山歌的传统音乐文化意义
作者:李舒幸  期号:第12期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唱腔  文化意义 
描述:山歌是我国民歌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由于很好的继承了古代《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并受到了唐代诗歌的影响,同时吸收了南方地区的民歌艺术特点,从而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历久不衰,被称之为具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唱腔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广东客家围龙建筑文化探析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科学与财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建筑文化  粤东围龙屋  粤北围楼 
描述:客家人原祖籍地为中原,是中国中原民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闽粤赣地区,然后扩散到海外。客家先民几经辗转迁徙,在迁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祖先)融合,形成独特的客家民系,并发展出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
作者:徐时仪  期号:第2期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演变 
描述:可用来指炊器,唐时“锅”已有取“ ”而代之的趋势。鬲为古代南方言,镬亦为古方言,今方言中闽方言区和赣方言区用“鼎”,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广东)用“镬”,西南官自豪感、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也用“煲
福佬地区客家的戏剧传承
作者:田仲一成 刘丽川 张静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佬地区  客家  戏剧传承  “福佬客”  神诞戏剧  祭祀仪式  镇魂戏剧 
描述:海陆丰福佬人从他们的故地莆田经过闽南进入粤东的途中,要穿越闽粤境内的丘陵地区,因此,他们与居住在该区的客家人(福建籍或潮州籍的客家人,即所谓的“福佬客”)就发生了很多的接触。另外,在海陆丰落脚的客家人也很多。再有,两县的北部、西部相邻的紫金县、惠阳县(归善县)等也都是客家人的居住区域,所以福佬人如
清中后期赣南地区“浮口”问题研究
作者:黄南峰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浮口”  生态环境  社会变革 
描述:清代中后期,赣南地区经历了由人口亡徙、田园荒芜到人口渐趋过剩的变化过程。清中后期赣南地区出现的"浮口"问题是清朝前期社会变革的结果,是政府的"作为"与"难作为"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浮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赣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也给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