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客家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对一个华南乡村姓氏的追踪调查
作者:梁改萍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单姓氏源流  宗族发展  乡村聚落 
描述:客家移民流动与乡村聚落变迁―对一个华南乡村姓氏的追踪调查
日治後期殖民警察与台湾客家语言、文化之学习-以“警友”杂志
作者:暂无 期号:第27期 来源:东吴外语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後期  警察  台湾客家话  警友  殖民地  民俗文化 
描述:日治後期殖民警察与台湾客家语言、文化之学习-以“警友”杂志
客家歌手登高一呼:陈永淘和科技人合奏净湖协奏曲
作者:陈姿羽  期号:第327期 来源:天下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宛如清澈秀丽的少女到塞满布袋莲,峨眉湖成了陈永淘心中的痛,号召朋友、感化科技界,他要重见湖水清澈的一天,为它再高歌。
用不一样的思维改变世界 展现客家渔村风情的桃县笨港国小
作者:徐艺华  期号:第489期 来源:师友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用不一样的思维改变世界 展现客家渔村风情的桃县笨港国小
新竹客家村落的阉鸡赛:地方社群的文化建构与本体论
作者:林秀幸  期号:第2期 来源:台湾人类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阉鸡  地方社群  本体论  诠释循环 
描述:而复始过程,企图诠释自然、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并进而达到一种社群的相互理解-从自己的身体开始,实践社会过程,进行文化建构。这样的论述彰显出生活社群之有限度的范畴和具体性的沟通方式的必要。
《粜酒》与《扛茶》、《抛茶》:一段客家三脚采茶戏变迁历程考察
作者:苏秀婷  期号:第6期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粜酒  扛茶  抛茶  抛采茶  三脚采茶戏 
描述:《粜酒》与《扛茶》、《抛茶》:一段客家三脚采茶戏变迁历程考察
常民记忆:台湾白色恐怖客家政治案件──苗栗胡海基之个案研究
作者:陈建杰  期号:第2期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常民记忆:台湾白色恐怖客家政治案件──苗栗胡海基之个案研究
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联合报道团到我县参观采访
作者:暂无 来源:大埔乡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联合报道团到我县参观采访
曾天佑 百年锡家族的新掌门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新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化公司。 这家名为皇家雪兰莪的公司创始人是一名“潮商”。1885年,一个叫杨堃的年轻人从汕头港口越洋来到吉隆坡,与早已在那里作了锡匠的兄弟相会,并在当地的锡廊路开了一家制作各种日常用品的小店。随后,杨氏兄弟开始大量制作香炉、香座和烛台等锡鑞制品,他们的店铺很快就成为吉隆坡的首批锡鑞店之一。 身在异乡的杨氏兄弟难忘故里,他们在店铺匾额上书写了“春意慰飘荣”五个大字,寓意游子希望每年的春风能带来家乡的音讯,同时也把自己在外地取得的成就告知乡亲父老。彼时的杨堃没有想到,百年之后,他的后代将公司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锡制造商,并带着这份荣耀回到中国。 2010年,是皇家雪兰莪成立125周年。杨氏第四代一一杨堃的曾外孙曾天佑在2010年6月18日来到北京。他的现任身份是皇家雪兰莪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尽管在成长过程中更多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这个年轻人却在待人接物中透出中国人特有的谦逊与真诚。 实际上,在家庭教育中,杨氏第二三代一直在向第四代灌输“和”的理念。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维系一个大家族还是经营好一个家族企业,和谐之道尤为重要。 尽管今天杨氏家族不会要求他们的后代必须回归皇家雪兰莪,但还是有不少第四代的精英们主动加入家族企业。“毫无疑问,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中工作能获得比同龄人更多的机会。”对于自己在皇家雪兰莪获得的独特发展机会,曾天佑并不讳言,“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更大的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 今天的皇家雪兰莪,已在全球26个国家设有精品专柜和零售店,其产品也不再限于家庭饰品,而延伸至儿童礼品、个人精品和酒具系列等。然而,随着皇家雪兰莪全球扩张步伐的加快,他们又能否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三代对于我们第四代给予了厚望:能够顺应潮流的变迁,带领皇家雪兰莪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曾天佑说,现在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第四代成员会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使皇家雪兰莪在他们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四代掌门 皇家雪兰莪的创始人杨望是客家人,身在异乡的他非常注重保持客家的文化风俗。由于曾天佑是第四代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因此他对第二代长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外婆的身上。“到目前为止,我能够看到客家文化在杨家人身上最明显的保留,就是客家女人的勤俭、刻苦、坚韧的性格以及特强的生活能力。” 曾天佑记得当初60多岁的外婆已经中风,但却没有退休的意思。外婆经常牵着他的手,一起到公司处理各种事务。如今,曾天佑的母亲和阿姨均已年过花甲,她们也仍在公司坚持工作。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曾天佑的母亲杨文娟开始负责企业客户的定制业务。1979年,正是在她的接待之下,雪兰莪世袭苏丹沙拉胡丁阿都·阿兹·沙到访公司,并赐予雪兰莪“皇家”之名。 尽管日后注定要回到家族企业中来,但曾天佑还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大学的专业。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工程和经济学学位之后,又拿到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麦肯锡公司东南亚办事处担任顾问。当时他负责的很多客户都是做销售的,这令他间接获得了很多销售方面的经验。 在麦肯锡工作3年后,曾天佑觉得“是时候回到皇家雪兰莪了”。2004年,他开始出任公司的规划与物流经理一职,不久,转任至销售经理,开始负责公司的团购业务。 由于此前母亲杨文娟一直在负责相关业务,因此从担任销售经理的第一天起,曾天佑就是在母亲的亲授之下边学边做。他经常跟着母亲拜访公司的重要客户,并留心学习母亲是如何与客户交流的。 积累30年的客户服务经验,使得杨文娟不仅精于服务之道,也很善于挖掘新的机会。一次,曾天佑和母亲一起拜访一个客户。最初他们并不期冀这个老客户能下一个新订单,然而经过母亲与对方耐心地交流,这个客户竟然下了一笔新订单,其金额也是当年所有团购业务中数额最大的一笔。“母亲非常了解客户,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相应的产品供应方案,因此很快就能得到对方的认可。” 在一些外人看来,刚进入公司,就能在母亲的带领下负责企业的大客户,实属轻松的美差。曾天佑却说:“要让皇家雪兰莪的老客户长期购买我们的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挑战性不亚于开拓一个新客户。”原来,皇家雪兰莪的产品往往被企业客户用作礼品,因此要他们在一年之内两次购买绝非易事。因此曾天佑不可能躺在前辈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他必须尽快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不断开拓新客源。 虽然曾天佑在第四代中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无疑也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在他进入公司几年之后,杨氏第三代就开始考虑将第四代扶上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位置。因此不久,曾天佑和他的表兄杨永礼被共同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二人各有分工,前者主要负责公司的行销业务,后者负责生产业务。“我们两个人的分工是根据各自的喜好和特长选择的。”曾天佑说,虽然他们负责的业务不同,但两个部门经常需要通力合作,行销部的团购业务需要生产部的配合,生产部也可以向行销部提出一些建议。 曾天佑很清楚出身带给自己的优势,同时他也表示,对于家族成员的晋升,皇家雪兰莪有明确的规定,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并且能够拿出优秀的业绩,才能赢得相应的职位。 就在新一代管理层形成之际,皇家雪兰莪也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中层管理人员。“我们的年龄相仿、思想活跃,大家都希望皇家雪兰莪能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曾天佑说,在新一代管理层上任之初,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重新定位皇家雪兰莪这个品牌。 正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改革试验”。例如,他们尝试推出个人配饰类的产品,开始建立全新的零售形象,并打出全新的广告,启用年轻、性感、充满活力的男模作为形象代言人,所有这些努力的目标就是一个:吸引相对年轻的消费群体。 事实上,杨氏第三代一直面对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打入年轻消费者的市场,由于产品的局限性,他们一直没有破解这个难题,而现在,第四代正在通过大胆地设想,开始全新的尝试。 传承秘笈 与第三代无一例外地被留在家族企业供职不同,杨家的第四代在职业选择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不会被要求必须回归家族企业。例如,曾天佑的姐姐就选择了从事新闻行业。但目前,第四代中的大多数还是选择了为家族事业奉献。 “有些人觉得在家族企业工作没什么意思,但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曾天佑说,近几年皇家雪兰莪开始迈出变革的步伐,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推广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份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很愿意回到家族企业中来。” 随着家族成员在皇家雪兰莪任职人数的增加,为了推动家族企业的良好传承并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进入2000年,杨氏颁布了他们的家规。 首先,他们规定家族内部成员不能直接进入公司,必须在其他公司工作3-5年之后才可以回到皇家雪兰莪。例如,第三代中杨保康的儿子杨永礼在加入皇家雪兰莪之前是马来西亚跑车制造商TVR的总经理;第三代中杨保胜的长子杨永雄曾任职于英国设计顾问爱迪信和史德格莱特洛富华,现在则在皇家雪兰莪任创意总监一职;第三代中杨文霞的长女孙美欢也是在墨尔本舒勒戈古董珠宝积累了十年珠宝首饰经验之后,回到家族企业尽展其长。 进入公司之初,这些各具所长的年轻人在长辈的亲自带领下快速成长,每到周末,他们也会利用家庭聚会的机会向长辈们请教公司的问题,听取他们的建议。 “长辈们有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以新的方式带领公司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曾天佑说,事实上,这也是杨家第三代对他们第四代给予的厚望。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每个杨氏第三代都希望子女能够演绎好各自的角色。但同时他们也期望,无论是在家族内部还是公司,第四代成员都能够和谐共处、并肩作战。 原来,杨家在历史上曾有过兄弟失和的惨痛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杨垄的四个儿子曾因经营方法问题而发生争执,感
施政满意度与族群关系的实证研究:苗栗县2006年个案研究
作者:黄国敏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华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苗栗县  族群关系  施政满意度 
描述:滿意的是原住民族群。因此本文研究假設二:「在苗栗縣,相對於本省客家與原住民族群人士,大陸各省族群和閩南族群對劉縣長施政滿意度的評價會較高」,得到交叉分析與變異數分析的支持。 另一方面,若將政黨支持度區隔爲國親泛藍政黨vs.民進黨與台聯泛綠政黨,各族群對於泛藍與泛綠政黨支持傾向的交叉分析與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均達到顯著水準,大陸各省與客家族群較傾向支持國親泛藍政黨,而本省閩南與原住民族群人士較傾向支持泛綠政黨。因此本文研究假設一:「在苗栗縣,相對於本省閩南與原住民族群人士,大陸各省與客家族群較傾向支持國親泛藍政黨」得到交叉分析的支持。另一方面,從二維勝算對數迴歸(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統計結果發現女性、對苗栗縣經濟發展越感到滿意者與泛藍政黨支持者傾向較滿意劉縣長的施政。 徐永明分析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發現-「社會背景在預測政治支持相當有效,……,只要從一個選民的省籍族群、教育程度、年齡與居住地區,大概就可以猜出其政治傾向,乃至總統大選的投票傾向……」。所以本文上述研究結果與徐永明有關投票行爲的發現可以相互得到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