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6)
期刊(717)
学位论文(517)
图书(143)
会议论文(51)
视频(24)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76)
期刊 (717)
学位论文 (517)
图书 (143)
会议论文 (51)
视频 (24)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27)
2014(1176)
2013(357)
2012(389)
2011(364)
2010(298)
2009(156)
2007(104)
2003(12)
2001(7)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52)
赣南日报(140)
香港文汇报(116)
惠州日报(107)
客家研究辑刊(71)
台湾周刊(14)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4)
广西文史(3)
参花(1)
科学通报(1)
“图面”与“图底”关系的典型案例
作者:颜国洪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其无,有室之用。说的是揉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这里说的学校建筑和校园空间之间,就是这种“围合”与“被围合”的关系,正是由于建筑的分割和围合,才有了可戏耍的广场;反之,校园建筑也在各校园空间的围合之中,这也是一种互为“图面”与“图底”的关系。笔者以为,好的学校设计,应该是在其建筑与空间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图面”与“图底”关系,使建筑物(教学空间)和广场(课外空间)密切配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社会文化、体质及美学情感等各方面也获得良好发展的作用。笔者在近期的工作实践中,对“图底”和“图面”的设计方法,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同时,在立面设计时,也对如何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作了一些尝试,请诸位读者与同行指正。
嘉应学院名牌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名牌  学院  简介  精品课程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本科专业 
描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山区农业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客家旅游发展研究;区域文化——客家乡村与聚落研究;区域城市——山区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山区县(市)域总体发展战略研究自然地理学方向:把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研究,以阐明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重点研究:土壤-植物-自然生产潜力,气候-土壤-农作物,气候-地质灾害,水资源-水土流失等区域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研究。嘉应学院名牌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沉潜于苦难之下的自由悲歌
作者:王春林 范秀智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化的熏陶后真正地主动去追求自由,他在信泉成了“边缘人”;而黄腾身上,则是自由主义之光的最终熄灭。 黄盛萱代表的是秉承了客家精神的乡绅形象,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客家人所承继和中原文化印记以及经过演变、递嬗了的客家文化。在迁徙、融合的过程中,积淀于中原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客家精神构成了黄盛萱能够坦荡立于世、行于世的底气,也最终促成了他闪耀着自由主义微光的生命底色。 客家人尊奉祖先,祭祖观念十分浓重。“当初客家人只是怀揣着中原祖先的一块神牌,一卷神圣的族谱,一团先祖荣光的梦幻,像钉子一样扎下来,最终都成为胜者强者,成为信泉的主心骨,完成了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无根的客家人需要从祖先那里寻找到根源和获得认同,其次才能有自我的肯定,才能有勇气、有底气在异乡争夺自己生存的权利。
「台湾歌曲」之「字调、词句调」(Words)与「曲调、歌调
作者:张清郎  期号:第13期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詮釋(草仔枝)及(杯底毋通飼金魚),包括歌曲的「意義」、「評述」、「演唱技巧」、「創作技巧」與「建議」。本文的研究期待演唱者與作曲者在演唱或創作「臺灣歌曲」時,除了注重「發聲法」與「作曲技巧」外
萌生与交叠:台湾「拋采茶」之历史景观、表演套式与源流演化探析
作者:蔡欣欣  期号:第170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采茶戏  歌仔戏  车鼓游艺  古剧  口头传统 
描述:作」的「拋採茶」,在不斷循環往覆的交流與品評中,達到意念的溝通與情感的共振,既能催化「熱鬧歡樂」的現場氛圍,爲藝人提供「贏取彩資」的外快收入,甚至發揮「改運祭煞」的宗教儀式功能,遂爲臺灣日治時期到六、七○年代,客家採茶戲、歌子戲、客家撮把戲與車鼓遊藝所「交疊」演出的歷史景觀。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以屏东县满州乡的客家人为例
作者:蔡惠名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学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屏东县满州乡  鹤佬客  语言接触  族群认同  语言田调 
描述:祖宗言」的信仰逐漸衰退?族群認同上是否也已動搖? 本文運用社會語言學的田野調查方式,以47個特殊詞彙訪問109位在地人,解釋語言變遷的原因,並對照在文獻上或在地圖上所呈現的客家人變鶴佬客,到現在絕大部分的當地人已認爲自己是鶴佬人的過程。
走进神奇的福建土楼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 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圆楼外高内低,通常都由二三圈组成,楼内有楼,环环相套。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3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加强多语族群学生英语语音教学刻不容缓
作者:黄秀玉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桂三省交界地,语言十分复杂。有讲客家方言的、粤语的、九都话的、铺门话的、本地话的,等等。学生所操的语言(方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英语语音学习,如一些操客家方言的学生发卷舌音比较困难,将[h]音发成[f]音等,还有些学生清浊音不分。 2.学生语音基础知识欠缺 由于学生对音标学习不够重视,许多学生学习三年后都不知道英语中有多少个音素,不知道什么是元音、辅音,也不懂什么是语调。让他们读一些音素,他们的口型、舌位大都不到位,甚至还有十几个辅音几乎读成一个样的。让他们读一些简单的句子,他们对不少单词的读音和基本的语调也把握不好。 3.学生不懂音变现象及其作用 在连贯的说话或朗读中,因受到前后音素或语境的影响,某些音素常会发生弱读、连读、同化、失爆、省音等的变化,叫做音变。
“闽西三杰”的人物画风格
作者:董平  期号:第6期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器也,难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讲究深入观察被画者的天然神态,抓住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然后加以描绘,即所谓“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如在笔底。” 清人唐岱
春天的大埔
作者:熊君慧  期号:第7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样的泥土来自唐宋还是明清,清末还是民初?浸淫了百年日月光华,浸润泽泽的金黄,在客家人手中垒砌,为这个迁徙的民系遮风挡雨。 空气中飘来一阵浓烈绵长的芬芳。这满山遍野的香味,是看不见的春天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