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迁移扩散:基于客家文化与屯堡文化的比较研究
-
作者:王国栋
期号:第13期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扩散 客家文化 屯堡文化 比较研究
-
描述:化提供借鉴。
-
简析全球化背景下客家文化的内源式发展:以广东地域为重点
-
作者:雷吉来
期号:第5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客家文化 内源式发展
-
描述:家文化。
-
赣南客家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的风格特点
-
作者:张宇俊 黄玉英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腔一调 茶戏 灯戏
-
描述:我国的戏曲音乐十分丰富多彩,三百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特色,因为唱腔是区分剧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赣南客家采荼戏的音乐十分优美动听,客家地域风格突出.现存有三百多首传统曲牌.本文着重从十个方面,对赣南客家采茶戏的传统曲牌唱腔风格特点进行研究和归纳.
-
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的审美略谈
-
作者:傅丽
期号:第20期
来源:芒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丑角 人物形象 艺术特征 表演艺术 赣南客家 艺术特点 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 矮子步
-
描述:赣南采茶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分支,它不仅具有戏曲所拥有的一切特征,同时又有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是一个以丑角为主要角色的戏剧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丑角表演以歌带舞,生动而不失幽默,以丑角为中心的布局结构,是赣南采茶
-
客家山歌戏
-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剧种 梅县 民间音乐 广东汉剧 地方戏曲 渊源 龙川 兴宁 南雄
-
描述:又名"客家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的南雄、和平、龙川、五华、兴宁、梅县一带,"客家",居住地区。渊源于客家山歌,吸收了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地区的民间音乐,解放后才搬上舞台,发展为一个正式的地方戏曲剧种。
-
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的审美价值
-
作者:黄文华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审美价值 丑角艺术 民间歌舞 乡土气息 诙谐幽默 载歌载舞 安远县
-
描述:特征。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赣南采茶戏中的丑角艺术,以其历史之悠久、剧目之丰富、角色之绚丽多彩、造诣之精深及风格之鲜明,深受观众的喜爱。
-
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初探
-
作者:张晓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器乐 于都吹打音乐 公婆吹 艺术特点
-
描述:于都吹打音乐的形成受到宗教音乐、戏曲音乐及客家移民的影响。于都吹打中最具特色的公婆吹主要应用于婚嫁、丧葬活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于都吹打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如何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
海峡两岸客家采茶戏源流与发展论析
-
作者:黄文杰
期号:第3期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客家采茶戏 两岸 台湾
-
描述:治原因,台湾的采茶戏在中华传统艺术极为集中的岛屿区域内吸收了众多源于大陆的戏曲元素的影响,博采众长,多源合流,曲折衍变,逐渐发展为当代演、表、唱俱佳又独具客家风格的民间戏剧形式。
-
搭建更多的两岸交流平台:中国杂协代表团访台纪行
-
作者:徐秋
期号:第3期
来源:杂技与魔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技 台湾 代表团 两岸 学院 戏曲音乐 技艺 综艺 学系 学生
-
描述:的传统艺术传习学校,设有京剧学系、民俗技艺学系、戏曲音乐学系、歌仔戏学系、剧场艺术学系与客家戏学系等六大学系,招收国小五年级、国中一年级和高职一年级新生入学,培养至
-
论赣南采茶舞蹈中“单袖筒”的表演风格
-
作者:温雅丽
期号:第3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练和艺术家的加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单袖筒”,也称“单水袖”。它与古典戏曲中的水袖不同在于运用:其一是男角穿戴而非女旦,它是生和丑的专用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