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租、田底与管事-康熙下淡水社文书所见的台湾乡村社会
-
作者:李文良
期号:第4期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熟番 田底 契约文书 清代台湾史 客家 管事
-
描述:有業主無法干涉、可以獨立買賣和繼承的田底權。業主的權勢則相對退化,成為僅擁有固定租額的收租權。儘管官府和法律批評這樣的趨勢和現象,但田底卻逐漸成為民間社會的慣習。我們也可以瞭解,即使佃農們一開始沒有從官府手中獲得墾照,業主也無法隨意撤換他們。他們可以長期控制土地、定居,並投入土地的改良和經營。
-
客语沈浸教学对提升幼儿客语听说能力之影响
-
作者:陈雅铃 陈仁富 蔡典龙
期号:第2期
来源:教育心理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母语教学 客语教学 客语沈浸教学计划
-
描述:?(2)客語沈浸式計劃對提昇幼兒客語聽說能力的影響爲何?幼兒客語聽說能力是否有顯著增長?共有三所私立幼稚園:一個大班、一個中班、一個小班參與此客語沈浸計劃。研究人員主要採用家長問卷來調查幼兒家庭客籍背景及家庭客語使用情形。客語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及教師自行設計之客語訪談評量表則做爲評量幼兒客語能力之主要研究工具。資料分析主要採用描述統計及共變數分析法,分析客語沈浸幼兒的客籍背景、家中客語使用情形、以及沈浸計劃實施前後幼兒客語聽說能力的轉變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客語沈浸班級的幼兒雖然八成以上爲客籍人士,但幼兒家庭成員與幼兒使用客語溝通比例卻不及30%。在客語能力方面,研究顯示在相同前測能力之下,客語沈浸幼兒後測的客語聽說能力較對照組高。教師及家長針對幼兒主題客語及日常客語聽說能力的評量也接近良好。文末針對客語沈浸計劃實施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未來研究及相關政策提出建議。
-
台湾客家油纸伞文化创意产业及图像彩绘与意涵传达之研究
-
作者:林宥涵 王蓝亭
期号:第6期
来源:艺术研究期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油纸伞 文化创意 图像 彩绘 传达
-
描述:美浓生根发展,带给美浓人及台湾客家油纸伞文化近百年的生命,是文化商品、工艺、艺术等的综合产物,它也是具有其独特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其产业正持续发展中。
-
华人僵直性脊椎炎疾病的活动指数、功能指数、与临床表现及症状
-
作者:李金菊 张又升 蔡长佑 周昌德
期号:第2期
来源:Formos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疾病活动指数 僵直性脊椎炎功能指数 临床表现 治疗
-
描述:我們使用BASDAI,測量功能性指標,我們使用BASFI。結果:在收集344AS病患中,255例為男性,89例為女性(男:女 = 2.9:1),在台灣有不同族群分佈比例,閩南AS為69.3%,客家
-
龙华红色歌谣
-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地区 革命老区 客家文化 深圳市 山歌 后花园 客家人
-
描述:日寇逞凶狂。” “巍峨壮丽羊台山,溪泉烟雨白云间,悬河走出英雄路,东洋鬼子胆寒惊。齐心抗日意志坚,艰巨革命不怕难,芋荷堂中堆忠骨,泪洒羊台化杜鹃。” 当年东江纵队在龙华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相传
-
一起来上社区大学
-
作者:周小佛
期号:第10期
来源:环球慈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们当下大学“精英教育”不同,社区大学的大门向每个平民敞开。 ■村里办起了社区大学 第一所由非营利组织设立的社区大学落户在海南石屋,但是这所大学由于完全由政府出资,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能完全按照非营利组织
-
客家梅州,中国式的诗意栖居
-
作者:邱李伟
期号:第11期
来源:旅游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梅州 诗意栖居 中国式 客家风情
-
描述:梅州,一寸土地、一座房子、甚至一草一木都渗透着客家文化的点点滴滴。有人曾发问,“客家为何人”,而事实上,客家人的是与否,不在居之地所和人之外貌,而在于独一无二的客家文化中。 客都深处别样风情 在梅州
-
高中音乐客家山歌歌词创作初探
-
作者:温翠娴
期号:第12期
来源:师道(教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歌词创作 本土音乐 高中 课堂教学 音乐文化 即兴创作 文化艺术
-
描述:的共鸣。因此,好的歌词应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要以语言为基础,以感情为主体,唱出令自己感动的事物,反映令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并用最准确、传神
-
飞渡赣南客乡
-
作者:李晓君
期号:第2期
来源:十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名承英,十七岁丧父、无兄弟,凭借着赣南客家人的勤勉上进,发展成为当地一家大户。他的子孙亦绵延至今,香火不绝。只是他们大约也不在这旧屋中居住了吧,而新盖了水泥框架、瓷砖贴墙的新房子,奔向新的生活。这旧屋成为了观光客凭吊旧时光的所在。 我们正是这样一群观光客,坐在后屋的天井下,看迷蒙、幽蓝的光线细雨般自黝黑瓦檐间落下,感叹物转星移、人事全非。同行者何人?座中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有沉默娟丽的女士,有性格豪迈意气风发的男子。 我幼时故乡也有这样的旧屋,那时,尚不知外面世界的屋子是什么样子。以为那屋子原本就是这样的。我们嬉戏、沉睡、游玩在这静谧的屋子里,时常会看到大人举着火烛在香案上燃起,那中堂上供奉着祖先的画像和伟大领袖的年画。往往是几家合住一个大屋,中间是宽敞的厅堂,格局和这客家民居略有不同,没有天井和厢房,但是房子里悠远绵长的气息却是一致的。
-
三十年河东
-
作者:朱增麟
期号:第2期
来源:海外文摘(文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玩,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这些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穷过来的老年人,生活在这个小康社会的环境里,到处和谐温馨、鸟语花香,天天都是好时光,可谓身在福中又知福,知足常乐。大家都认真地珍惜着幸福的每一天!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