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客家民间谚语谈客家女性教育
-
作者:周晓平 周丽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女性教育 民间谚语 中国
-
描述:客家民间文化具有渊远的历史,谚语作为客家民间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所包含的内容淋淋总总,它是民间文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族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谚语成为当地风土人情的永恒话题,它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客家人、土著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都深深受到影响,
-
客家谚语意义构建之社会语言学分析
-
作者:戴斯谨
期号:第4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谚语 社会语言学 人文特征
-
描述: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客家人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客家文化的有力表现。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客家谚语意义构建来探讨客家人文特征。
-
略述粤东客家民间谚语
-
作者:友祥 小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略述粤东客家民间谚语
-
母亲教我客家谚语
-
作者:李月云
期号:第4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脸起,母亲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扫地扫壁角。”生火做饭,母亲就教我:“大火煮粥,细火煮肉。”“人要灵通,火要窿空。”那个时候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亲也不懂得作过多的解释,但我还是照着去做了,慢慢地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长大以后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和处世哲理。而这些好的习惯现在我也教会了我四岁的孩子。 从我懂事起,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刚亮,她就开始挑水做饭,然后又去料理农活。等到我们起床,饭菜都煮好了,母亲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说的: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 学懒三日,学好三年”;勤俭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头窖尾,夜里针头线尾,日里田头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进一文。” 上学以后,母亲又教我:“养子过学堂,养女过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学堂,只要你能读出身,卖屎缸迹都会供你读书。
-
客家谚语中对「男女交往」的态度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家谚语中对「男女交往」的态度
-
勤俭传家的客家谚语
-
作者:锺洸华 张良纲 邱莫
期号:第509期
来源:师友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勤俭传家的客家谚语
-
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
-
作者:郭起华
期号:第9期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谚语 价值观
-
描述:客家人。
-
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
-
作者:温珍琴
期号:第4期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谚语 饮食文化
-
描述: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管窥客家文化。
-
梅县客家谚语与农谚辑录
-
作者:刘添源
期号:第2期
来源:梅县市修志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梅县客家谚语与农谚辑录
-
从六堆客家俗话谚语探究稻米文化之意涵
-
作者:曾纯纯 劉秀俐
期号:第3期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稻米 客家 俗话谚语 稻米文化 饮食文化
-
描述:觀的詮釋,通過研究稻米文化能清楚地了解到客家精神的傳承軌跡。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收集六堆地區俗諺語書籍作為研究工具,將資料進行分類與分析。研究發現:由客家人對稻米相關詞彙的豐富與多樣性,就可以見出稻米對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客家俗話諺語中的稻米文化可分為兩類,耕作部分,強調不違農時,要適時耕種,呈現客家人重農性格;在飲食部分,米穀通常是生計的象徵,飯多具有貶義,特別是盛飯的器具,因為米飯得來不易,有時當思無時苦,粄通常強調形狀與軟黏的特性。在俗話諺語中反映客家人勤儉惜福的人生觀、務實求穩的工作觀、愛物惜物的飲食觀。總而言之,客家人主張勤於耕作,米穀是財富象徵,但飯在客家人眼中,能少吃就少吃,特別是毋需耗費體力時或毋需工作的夜飯,就少吃或不吃,多吃飯是代表好吃懶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