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401)
期刊(933)
图书(209)
学位论文(124)
视频(79)
会议论文(12)
图片(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401)
期刊 (933)
图书 (209)
学位论文 (124)
视频 (79)
会议论文 (12)
图片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33)
2013(662)
2012(690)
2011(634)
2010(511)
2009(279)
2008(237)
2007(101)
2004(23)
198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86)
学术研究(5)
广西文史(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
西安:三秦出版社(1)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
人与生物圈(1)
新校园(阅读版)(1)
鱼头鱼尾羹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鱼头  鱼尾  丰子恺  赣南客家  芹菜  湿淀粉  胡椒粉  红椒  香菇  酱油 
描述:打油:"赣州有名菜,鱼头鱼尾羹。
19世纪中国最后一位伟大诗人:黄遵宪
作者:谢冕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诗人  诗界革命 
描述:本文认为,黄遵宪是开一代诗风的卓越家;黄遵宪的独特价值,在于他能“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中,开阔了中国传统的新视野;作为晚清诗人,其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于——怀疑固有的秩序,并试图打破构筑数千年的坚固壁垒
罗香林:史学家的文艺观——以《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兴宁诗选  文艺观 
描述:通过对罗香林的选数量和质量的研究,分析罗香林的选标准,罗香林坚持史家的文艺观,以诗人的节气情操为重,融合诗作内容与艺术,以存史,从客观效果看保护了地方文献,也为此后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影响.
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2012年6月17
作者:洪秀柱  期号:第6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海峡  致辞  朋友  闽南语  问候语  台湾地区 
描述:以无限的敬意和谢意,大家辛苦了!
中国客家博物馆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国际博物馆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博物馆日  客家  中国  文物鉴定  鉴定委员会  世界文化遗产  博物馆学会  业务培训班 
描述:鉴宝;举办“让孩子走进博物馆”亲子活动、梅州市文博系统业务培训班;免费派发“世界文化遗产与围龙屋‘申遗’常识”宣传册等。
毛泽东与永定土
作者:一赫  期号:第6期 来源:生态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客家土楼  永定  客家人  古田会议决议  积贫积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前途命运  福建省  初级阶段 
描述:革命处于低潮的1929年秋,毛泽东携妻子贺子珍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永定,在当地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住在金丰大山深处牛牯扑的土楼里养病,曾在华兴、福兴、师俭住过。此时的毛泽东身患疟疾,身体十
趣味无穷的同旁联
作者:赵存  期号:第10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字  字义  语文教学  写作方法 
描述:和海湾的风景特点。2、明代湖北武昌有个叫熊廷弼的人,自幼工善联。在自云书院读书时,一恰遇书院山长的老丈人死了。山长知他才学不浅,就请他作副挽联以示悼念,熊廷弼挥笔写道:“泪滴江汉流满海”。写罢搁笔
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永定客家土
作者:赖德成 游利群  期号:第10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中外 
描述:一端的两座方,我们就被一种从未领略过的奇特美感激动着。   初溪村东与平和县和广东省大埔县交接,是永定县下洋镇的一个边远山村。   5月 2,一群来自德国和英国的建筑专家,冒着雨,来到初溪。他们于
BEAUTIFUL LANTRERNS IN THE ZH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笙歌灯火连夜明”,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规定的灯会时间为三天,至宋代改为五天,明代则为十天,清代宫中自小年就开始挂花灯。《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南宋时期的元宵节,热闹非凡:“清河坊至众安桥,沙
交响《土回响》打击乐及色彩性乐器民族化特色初探
作者:周晨  期号:第4期 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回响》  交响诗  打击乐器组  色彩性乐器组  客家 
描述:由著名作曲家刘湲创作的交响诗篇《土回响》是一部以客家山歌为基调,反映因历代战乱,自古代中原辗转南迁到闽西落脚的客家人奋斗、发展以及民俗性格等的史诗篇章.作品中打击乐器、色彩性乐器的运用手法极具特色,客家音乐元素在节奏节拍、调式和声以及旋律等方面的融合,表现出交响乐的民族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