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治年古婚床 龙川乡野出身 选用楠木鎏金雕刻现藏万绿湖客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张采用珍贵楠木制作并有鎏金雕刻的清代古婚床,市面估价现已超过了100万元人民币,而且这张古婚床与之配套的鎏金雕刻的梳妆台、梳妆凳至今保存完整。昨日,这张雕刻精美的清代古婚床首次在河源市万绿湖客家风情馆展出。
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
据万绿湖客家风情馆馆长赖启灵介绍,该婚床是当地文物普查员
-
客家博物馆采风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高级中学初一(3)班李雨闻
7月27日上午,梅州日报的小记者到中国客家博物馆和黄遵宪故居采风。
来到博物馆,解说人员为小记者介绍了客家人的发展历史。各位小记者兴趣浓厚,寸步不离解说员,在边听边记的同时还不时拿起相机记录客家博物馆的特色,真有小记者的“范”。解说人员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客从何来”、“客家
-
走进浙江金华客家
-
作者:古小彬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金华客家人居住在崇山峻岭的山腰上
[天下客]
2008年,我在编辑《古氏史志·第二卷》向海内外征文时,复旦大学哲学研究生、浙江省金华市资深记者古开法的一篇《老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我家在丁久是客姓”之句,引起我的格外关注。我当即去电询问其“客姓”之源,答复是“祖籍
-
冯大利四角楼住过“一家”300口位于惠东白花镇田洋村,是迄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外景。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古围屋墙上有不少图案。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 “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5752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为止
-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
作者:古小彬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深日久又经多次搬迁,其中间明显已有一条裂缝。匾额目前由“渡琼会馆”创办人钟鹰扬(1856—1911)的孙子钟振
-
客家地区的古山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平远县仁居镇宝珠寨(寨门)
[史迹]
冯锡煌文/图
在客家人南迁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饱受战乱和匪祸之苦。时至今日,客家地区一些险峻的山上,仍然保留着一座座古老的山寨或山寨遗址。这些古老山寨,在冷兵器时期的屯兵作战和百姓躲避“兵祸”、“匪祸”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众多的古山寨中,有历代战
-
冯大利四角楼有160多间房屋是迄今全县发现的单座占地面积最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一角。 本报记者赖金朗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9557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该县发现
-
粤语包围中的纯客家岛—台山赤溪 赤溪既是华侨之乡,又是能源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天下客家]
赤溪镇位于广东台山市东南端,东西南三面濒临南海,北部与斗山、都斛两镇相邻,属半岛。水路距澳门48海里,距香港87海里,距川岛4.5海里,陆路距广州186公里,距珠海128公里,距江门106公里,距台城46公里;海岸线长达76.6公里,天然海湾多;
-
梅州建成广东首个客家博物馆 再现客家人五次大迁徙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规划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梅州市筹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广东客家博物馆,从2005年年底动工建设至今,经过建设者们22个月紧张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饰工程已基本完成,正进入展馆展品布展的最后冲刺阶段,计划于2008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地处梅城江南客家公园的广东客家博
-
见证客家历史的围屋典范
-
作者:肖永革 李秀娴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鹤湖新居全貌。本报通讯员 陈武远 摄
鹤湖新居中堂。本报通讯员 陈武远 摄
日前,“‘龙岗客家人,我从哪里来’——龙岗客家之由来、发展与文化特色”主题活动在龙岗街道鹤湖新居下天街举行。
位于龙岗街道罗瑞合小区的鹤湖新居,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