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厄瓜多尔华裔祖孙三代返乡寻根走入深圳客家围屋 “龙田
作者:潘咏 文灿 黄向英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参观龙田世居 ▲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夫妇在龙田世居合影。 ▲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孙女第一次来到龙田世居。 ▲黄氏家族祖宅——龙田世居 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 实习记者 文灿 通讯员 黄向英 文\图 返乡寻亲,是长久以来牵动海外华侨华人的一个梦。近
乐观客家女的移民生活
作者:郑直 思远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郑丽如和丈夫以及儿子一起幸福合照,虽然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但是重新振作的她,再一次寻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郑丽如同班里正在上中文写作的不同族裔学生一起,孩子们在中文学习上的显著进步让她很是高兴。思远拍摄 今年40多岁的郑丽如,甫一见到她,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是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与许多早年从
客家围屋凉帽登上文艺舞台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凉帽走上舞台。 周春庭(左一)指导演员排练。 惠阳客家文化艺术团演员表演 《围屋恋歌》。(翻拍) 本组图片 (除署名外)本报记者魏云鹤摄 演员们排练小品《山村小诊所》。 围屋、古井;娘酒、凉帽;梅菜、荔枝……这些惠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经过艺术手法的挖掘和包装,全都搬上了文艺舞台,升华为
客家高僧慈航法师的传奇人生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宁江炳 慈航于光绪乙末年(公元1895―1954年)八月初七出身于耕读世家,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人。据建宁《艾氏族谱》载:南宋末年,元兵侵犯凉州,艾姓兄弟自甘肃天水逃难至建宁西图际定居。建宁艾氏奉艾淑南为始祖,后西图际改称艾阳村。父亲艾炳元是清末国子监生,母亲谢氏系出当地名门。艾炳元给婴
新客家在惠州过年形式不同心情一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自重庆的刘芳新年搬进新家,高兴地添置了不少年货。本报记者侯县军 摄 编者按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更能体现出来。虎年到,许多外来工、来惠工作白领老外等新客家,选择与惠州的老客家一起,在这里过大年。其实
邓炳昌:十年坚守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在海南上山下乡生活的老三届知青邓炳昌开始闯荡深圳,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 对于去年刚刚退休的邓炳昌而言,深圳,是一个比故乡广东揭西还要熟悉的地方,在这里的30年间,他当过特区的筑路工人,在横岗开过书店,做过代课老师,90年代,商品经济大
一个客家名人与一座城市的文化史 ——梅州籍著名学者、《我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刘军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杨宏海最近撰写出版了《我与深圳文化》(上、下卷)。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即将在梅举办前夕,他拟将其800套新著和个人珍藏图书约3000册分别赠给母校嘉应学院以及梅州市宣传文化系统相关单位,聊表寸心。日
平日勤劳持家、温顺如水,遇事敢闯敢闹、敢爱敢恨 喝娘酒
作者:林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林洁 妇女节·说女性② 有人说,是客家女人撑起客家族群的天空。 曾经,家头教尾,灶头镬尾,田头地尾,针头线尾,全是客家女人的活。客家男人一辈子,大多只负责朝着读书、当官、做生意这条光宗耀祖的大道前行,无论成功与否。于是,“勤劳刻苦”的头把交椅,自然首推客家女人稳坐。 如今,负担
闽西:客家神话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张胜友 闽之西者,客家祖地也! 似奔似逐山峦游走,如涛如涌林海滔滔,奇幻秘境,人间乐土,便演绎了一部客家神话和传说…… 客家,被誉为东方世界的“吉卜赛部落”。 时序越千年,五胡乱华,朝纲倾裂,战祸频仍。中原汉民饱受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
让赣南客家文化大放光彩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皮鞋》。记者郭智勇摄 □康诗俊记者幸菲菲 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婺源县被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无疑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