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商报>  厄瓜多尔华裔祖孙三代返乡寻根走入深圳客家围屋 “龙田

厄瓜多尔华裔祖孙三代返乡寻根走入深圳客家围屋 “龙田

作者:潘咏文灿黄向英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4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C08版(文化广角)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挂接】

【全文】

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参观龙田世居

▲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夫妇在龙田世居合影。

▲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孙女第一次来到龙田世居。

▲黄氏家族祖宅——龙田世居

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 实习记者 文灿 通讯员 黄向英 文\图

返乡寻亲,是长久以来牵动海外华侨华人的一个梦。近日,记者深入坪山新区一社区采访时获悉:祖籍坑梓的厄瓜多尔华裔黄维强先生,带着他的家人子孙三代十余人,回到了他梦里思念了千百回的家乡,在他的祖屋——现在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龙田世居,举行“龙田世居黄氏家族故居”挂牌仪式。70多岁高龄的黄维强老人动情地说道:“我要让我的后人记住,自己的根在这里。”

记者采访此事时了解到, 在龙田田段心居民小组,虽然总人口不过百人,但像黄维强先生一样旅居海外的乡亲却有数百人之多。且以旅居厄瓜多尔的侨胞居多。保存完好的“龙田世居”,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返乡寻根最直接的对象,更承载着千头万绪难以言语的思念。

龙田世居是坪山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屋之一,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自建成以来,黄氏家族便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一代代勤劳的黄氏族人秉承客家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不同的时期都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黄氏族人枝繁叶茂,人丁新旺,乡音、足迹遍及海内外。每逢佳节,海内外的黄氏族人感念乡情故土,都会回乡祭祖,缅怀先迹。

背井离乡难忘家乡情

“我的父亲曾在一艘小船上整整呆了九十天。”直到现在,70多岁高龄的黄维强依然清楚的记得,母亲温柔地一遍又一遍地向他讲述的父亲黄仕芬年少时奋斗的故事的情景:黄仕芬年轻时爱好闯荡,20多岁的时候,离乡背井,孤身一人在外拼搏。父亲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到厄瓜多尔这个国家,也从未想过前行路途竟如此遥远,他在一艘小船上整整呆了九十天。海上航行充满危险,父亲个性刚强,在前往厄瓜多尔的旅途上,受了很多苦。但父亲凭借自身的坚定意志力,承受住了一切考验,他一心期盼在厄瓜多尔开始全新的生活。

“更为艰难的是,父亲在厄瓜多尔举目无亲,一点西班牙语都不会讲,也听不懂。”在父亲年轻的时候,他的一位兄弟比他先抵达了厄瓜多尔。但在当时,通讯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一封国际信件时常会延迟四五个月才能送至亲人的手中。当父亲抵达厄瓜多尔时,他的兄弟已经去世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父亲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举目无亲的他到处寻找工作机遇。经过几年的努力,父亲从一家商店的员工变成了该店的合伙人。不仅如此,父亲还拥有了自己的生意。

在外漂泊多年后,父亲遇到了母亲。更有缘分的是,我的外公也是中国人,外婆则是厄瓜多尔人。母亲嫁给父亲后,与父亲并肩作战,相互陪伴了一辈子。他们共同组建了一个大家庭,一生共有七个孩子。时至今日,八十年后,父亲已有150个直系后裔,黄氏家族在厄瓜多尔的后人近400个。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的父亲曾为祖国提供援助及帮助旅厄华侨。现在他与母亲及三位兄弟姐妹一起长眠于瓜亚基尔市的公墓。”谈到自己的父亲,黄维强老人感慨万分:“上帝保佑我的父亲,他一定在天堂里。”父亲在世时,常常教育大家,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剩余的四位兄弟姐妹永远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我们不会忘记这所“大宅子”和这片美丽的故土,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一定会常回来看看这座“城堡”,来看我们今天挂的铜牌。

高龄华裔老人的“寻根梦”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任何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漂泊多远,都关心,甚至是魂牵梦绕的。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强化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这种以宗亲文化为核心的特殊文化现象,应该就是黄维强老人不顾70多岁高龄,率全家回来寻根的动力吧。

“我的父亲从小教育我们热爱祖国,对这片美丽土地上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我感到非常的熟悉。我们为拥有黄氏这个姓氏,感到骄傲。”黄维强在厄瓜多尔出生,接受当地的教育,以致于汉语对他来说成为一门难懂的外语。但这并没有割断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相反,在当地事业有成的他,更向往的还是来自家乡的温暖。为了这个寻根的梦,他已经先后回来过三次。这次,黄维强带着更多的家人,踏着先辈的足迹,又一次投入家乡温暖的怀抱。

“今天我们为龙田世居举行挂牌仪式,对于我们黄氏家族而言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我的父亲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二十多年。”脚步略显蹒跚的黄维强老人,带着他的妻子、儿子、孙子、孙女,以及随行来的亲戚,走遍了“龙田世居”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是我父母曾经居住过的房间”、“这里是先父描绘得最多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黄维强老人如数家珍般的介绍,让坑梓街道办事处准备好的解说员基本派不上用场。黄维强老人鼓励他的每一位家人,以后一定要常常回故乡感受先辈们曾经的生活。

在黄维强老人的相关介绍里,记者还惊奇地发现了一份手绘的龙田世居及周边环境示意图。虽然这份示意图是黄维强的父兄在万里之遥的厄瓜多尔,通过回忆加口述的方法绘制的,但惊奇的是,图上所有的标识竟毫厘不差。黄维强老人说,其先父在上个世纪初漂洋过海来到南美洲岛国厄瓜多尔定居,他最大的遗愿就是希望后辈一定要回到家乡认祖归宗。从此,示意图上的家乡便千百次闯入黄维强老人的梦中,令他魂牵梦绕。

特殊文化凝聚异国乡情

“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这是一首黄氏族人大都烂熟于胸的诗,它是海内外的黄氏认亲的凭证,更是黄氏宗族开拓精神的象征和标志。宗亲文化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已成为敦睦乡谊、联系海内外的桥梁和纽带。

根据坪山新区坑梓侨务部门的统计,坑梓辖区现有华人、华侨1132人,港澳台同胞2010人,归侨12人。海外侨胞大多分布于马来西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荷兰、厄瓜多尔等13个国家和地区。坑梓的海外乡亲同样秉承了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在积极寻根的同时不忘支持和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其中,坑梓的光祖中学就是当地历史记载最早的大型侨捐项目之一。

光祖中学的前身原名光祖学堂,始建于1906年。光祖学堂的创始人、首任校长欧榘甲先生是清末举子、著名清末洋务运动领袖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他响应“戊戌变法”运动提出的“废科举、兴学堂”的口号,呼吁海内外乡亲为家乡捐资兴学。1905年,旅居南洋的坑梓籍爱国华侨黄子光、黄子文、黄福如、黄丽春、黄观保等人,决定以“南洋万兴矿产公司”名义捐银一万两,由黄善初、黄敬廷等人在坑梓家乡筹办学堂。1906年,在坑梓乡亲的赞助下,光祖学堂建成,其得名取自“光耀家国、纪念先祖”之意。光祖学堂的建成,也是深圳当地最大的侨捐项目之一。其后,坑梓籍海外黄氏乡亲又陆续为学校的重建、修缮捐款出力。今天的光祖中学,校史馆中还专门设有专柜,收藏华侨捐资助学事迹的有关记载、报道和书籍,以激励全校师生发奋图强,传承华侨传统,弘扬家国之光,做一个国家有用之材。

3 0
相关文章